
政务全搜索
高级搜索
青岛日报讯 青岛人很幸福,每天面对美丽的大海,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些海水变成淡水,会是一个怎样可观的产业?我知道,青岛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联合国所颁布的水标准是每个人每年拥有3000立方的标准 ,低于2000立方就是缺水,而我国居然有400多个城市低于这个标准,其中100多个城市是非常缺水的,像青岛还有天津、大连等,人均拥有淡水量不到200立方,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实,海水淡化技术早在100年前就解决了,德、英两国首先用蒸馏法将海水脱盐。上世纪50年代,中东地区各国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发展得相当不错,在沙特、科威特等国,到处都是海水淡化厂,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90%取自大海。因此,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完全具有产业发展的先决基础和条件。而且,青岛在国内城市中第一个出台城市海水淡化产业规划,拥有全国最多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亚洲唯一的海洋高等学府,国内惟一一个研究海水淡化的两院院士也是青岛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青岛引入资金、人才和项目,将全国的目光引向青岛。我注意到,青岛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今天开幕的海洋论坛,更是专门围绕这一技术领域展开交流研讨,这些都让我感到青岛这座“中国海洋城”名副其实,青岛海水淡化产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