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关于落实青政办字〔2014〕65号文件情况的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4-12-23
字体大小: 打印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青政办字〔2014〕65号)精神,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公开总体工作情况

  2014年,市市政公用局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群众宜居幸福感为目标,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部署,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最洁净的城市环境、全国领先的服务质量和全国一流的管理模式”的目标定位,全面提振攻坚克难、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工作,全面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跨越式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我局负责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排水、环卫5个行业的工作,职能涉及国计民生,服务联系千家万户。为此,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局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就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专门部署。局长办公会多次听取了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舆情监控处置等工作方案、问题解决、落实措施情况的汇报,并列入重要决策事项,定期组织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

  2.建立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机关和行业处(室)领导参加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务信息公开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的办理、保密审查等工作。局属各单位、行业处室依据局党委的要求,也完善了相应的领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完善了《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发布协调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虚假、不完整信息澄清制度》、《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制发了《青岛市市政公用局规范性文件信息公开年活动实施方案》、《市政公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梳理便民服务事项推进网上办事工作的通知》,针对部分局属单位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时限等办事事项的变化,对办事公开事项重新进行了梳理完善,逐步剔除了一些停办过时的服务项目,理清了一些职责不清、概念模糊的办事内容,制定、细化了办事指南,优化了服务流程,保证了公开内容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4.完善公开内容。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抓住公众关注的、与其切身利益联系比较密切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以及应向社会、群众公开的重大事项的内容,及时、全面、准确进行公开。主要包括:一是公开各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职能权限、服务范围、工作标准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及便民服务电话;二是公开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及各项惠民政策;三是公开办事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时限、办理流程,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示范文本;四是公开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及缴费办法,使群众明白放心消费;五是公开投诉电话、监督机构及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的处理规定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六是公开用水、用气、用热等常识及常见问题解答,保障群众用水、用气、用热安全。

  5.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了局系统政务信息员、网络宣传员两支队伍,共计60余人。开展了提高思想认识、写作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提升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工作能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行政权力运行及办事服务公开情况

  我局现有网上办事服务事项140项。包含行政许可事项39项,非许可审批事项20项,监督服务事项17项,便民服务事项64项。其中,便民服务事项,包含办事类33项,查询类31项。办事服务事项140项中,已开通网办122项。便民服务事项中,共有办事类事项33项,均实现了在线查询办事指南;查询类事项31项,均可在线进行直接查询、留言或QQ互动。审批类事项共有76项,包含许可事项39项,非许可审批事项20项,监督服务事项17项,全部纳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所有事项均可在线查询办事指南,部分事项按照市审批服务大厅的要求,开通网办,可接受网上预约、办理等。

  我局收费中心智能化服务平台网上营业厅与青岛政务网的便民服务事项“应用整合”。为扩大智能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访问量,我局收费中心与青岛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合作,在青岛政务网的便民服务事项 “应用整合”中增加了的链接,实现平台对接,公用事业缴费网上办理功能实现与市政务信息平台联动。同时实现了青岛政务网的注册用户,可以在收费中心智能化网络服务平台网上营业厅的联合登陆,方便了客户。截至目前,我局收费中心累计充值笔数189万余笔,数额3.8亿余元;网上充值占66万余笔,数额1.1亿余元。

  (二)“网络在线问政”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我局组织开展了23场“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访谈工作。通过制发工作方案、召开部署会、加大督查力度等方式,保证了访谈高效、有序进行,网民问题及时、圆满解决。活动中,上线网民1800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及咨询285件,办理答复285件,答复率100%,实现了有效问题审拣通过率、分拣率、答复率三个100%。我局开通了12319“网络在线问政日常事务”栏目,网民可随时登录我局网站(www.qdmu.gov.cn)进行留言反映在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环卫等方面遇到问题。12319日常“网络在线问政”与市政公用系统26个二级服务网络、316个三级服务站进行联动,对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等,下发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通过网站进行回复。

  (三)舆情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进一步健全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队伍体系。成立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局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二是健全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制度体系。完善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舆情信息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三是健全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网络体系。为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做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舆情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各责任单位落实处理。四是落实“四快”处理机制,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解决落实。密切关注网站、网上论坛、社区等舆情信息,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广大网民关注的涉及市政公用系统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有关言论,及时跟帖,参与评论,保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网民反映的需我局解决的问题及群众反映集中的供水、供气、供热以及环境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逐项研究解决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回复。

  (四)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对市财力投资项目实施全程监管。组织各建设单位梳理完善了财力投资项目建设流程,把握关键的节点控制,为实现财力投资项目全流程监管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组织信用信息采集。按照诚信体系建设要求,集中组织了一次对行业内企业和个人在工程建设领域公开的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的采集。三是做好数字化信息系统填报工作。组织各建设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数字化信息系统填报工作。按照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信息公开工作要求,组织完成了11个项目50项信息的填报工作;组织各建设单位开展数字化信息系统填报工作,共对2014年13项完工和在建的市政公用工程相关信息进行了填报。

  (五)政务微博工作开展情况

  紧紧围绕全市和全局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对市民反映的情况,按照“先沟通、快办理、再答复”的原则及时办理、回复网友提出的问题,及时通过私信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情况,第一时间转相关部门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回复网友。目前,市政公用政务微博粉丝达到2374人,听众109人,发布、转发(办)微博1033条,其中原创175条,转发(办)858条,回复率100%,得到网友赞或鼓掌38次,办理政务微博专报11期,及时处理网友反映问题858个。

  (六)服务热线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12319热线建成了“电话、网络、短信、微信”“四合一”的信息平台,拓展了接入渠道和服务功能,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强化12319热线的管理、服务、信息、网络中心作用,发挥核心资源优势,进行信息归纳、整合,采取有力措施,截至目前,共受理来电405118件,均给予答复和办理,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

  (七)政策解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我局共制定发布了《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关于印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青市政公用〔2014〕29号)、《关于印发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青市政公用〔2014〕75号)2件规范性文件,均在局网站进行了问答释义或政策解读。

  (八)《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情况

  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行风在线》上线6次,《民生在线》上线1次,分别收到群众反映问题及意见建议397个、108个,均第一时间分解转办,督促落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两线”群众满意率均名列全市前茅。

  (九)财政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情况

  根据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4〕58号)要求,我局对2014年部门预算、2013年收入支出决算、2013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2013年 “三公”经费决算情况及说明等,全部通过青岛政务网进行了公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5件,其中,当面申请1件,网站填表和电子邮件4件。4件依申请公开信息均已按期办理并答复,1件正在办理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组织好学习,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二是要继续发挥好青岛政务网、局网站、12319热线和政务办理大厅四个“平台”的作用,注重发挥政务网等平台的优势,不断充实、及时更新网上公开的内容,构建与市民互动的信息平台。三是切实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行业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