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2008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1-22 来源 : 胶州市
字体大小: 打印
  之一:以三大平台建设对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胶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定位”的总体奋斗任务。基于“半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定位,胶州市将打造胶州湾产业新区、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和少海新城分别作为实现三个定位的平台,把对接青岛“拥湾发展”作为胶州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打造三大发展平台,形成了率先突破之势。

胶州湾产业基地鸟瞰图

麦塔-山东胶州滨海新城


  一是拥湾建新区。胶州湾产业新区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一期启动面积13平方公里,占据25公里海岸线,南接黄岛经济开发区,东临新规划的高新区,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结合 “经济岸线、生态岸线、生活岸线”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规划,按照“高密度建设、低密度开发”的原则,该区域重点突出滨海新城和工业新区两大主题功能;根据地理特点,区域的一半左右用来建设滨海商住休闲度假区,另外一半区域布局装备制造业、仓储物流业、IT产业。2008年胶州湾产业新区快速启动,在高起点规划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破解融资建设压力,采用BT等模式,高质量多元化融资,已完成投入5.3亿元,各项基础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总长18公里道路路基,围绕“路水电热绿”完善配套,包装熟地,提高效益,形成可利用土地1.2万亩,创造出强大的空间和功能优势。



  二是依水起新城。少海新城紧临大沽河,不仅具有防洪滞洪功能,而且处于胶州湾北海岸的重要节点位置,是胶州市通过红岛对接大青岛的跳板和支点,也是高新区的重要功能配套区。2008年,胶州市进一步加快了少海新城开发建设的步伐。通过市场化运作,少海新城完成投资12亿元,南湖公共景观和基础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已经达到初步的开园标准,6.28平方公里水域和16平方公里湖区景观初现风貌,二者分别被列为青岛“拥湾发展”规划启动的“六片四区”中的“一片”和“一区”。



  三是陆上建新港。为进一步对接青岛物流业发展规划,邀请同济大学、上海西北物流园等专业机构对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进行了规划布局调整,科学划定国内物流区、国际物流区和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运作模式已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基础配套实现“八通一平”。目前,园区载体功能日益完善,多家注册物流企业、配套企业以落户园区。总投资6.8亿元的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2.4亿元,带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一批物流项目快速推进,2009年底可投入使用。三大发展平台的成功启动,不仅是胶州市贯彻落实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重要的务实之举,更成为引领胶州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要抓手,在青岛市新一轮的竞争中创造了人无我有的独特价值和人有我强的率先优势。
   
  之二:深入开展“企业发展年”活动





   
  2008年,胶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坚持把握规律、超前行动,在深入分析内外部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顺势开展了“企业发展年”活动,出台一批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打出了一套极有推动力的“组合拳”。
  一是加强环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行为的规定》,对全市65个涉企收费项目进行逐个盘点,清理19项涉企收费项目,由政府买单,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严格执法登记制度,在各执法部门和企业中设立登记台帐,对任何涉企的检查、收费、处罚行为实施双向登记,并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核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选聘100名企业代表担任企业发展环境监督员,强化效能监督。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协调调度,积极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要素制约。
  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实施扶优促强。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2010年之前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一次性奖励公司法人大股东500万元。重点选择优强民营企业包装推介、靠大联强,借助外力提高发展层次。自2008年起,连续5年投入800万元,设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有80家外资企业和311家内资企业增资扩产,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家,总数达到753家,4家企业进入第一批拟上市企业名单,即将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是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鼓励技术创新,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建设技术中心,对年内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对列入“863”计划等科技项目的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的补助。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新批外资过千万美元项目6个,引进内资过亿元项目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高校软控、捷能钻机、天能电力等一批总投资过30亿元的大项目先后投产运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6%,持续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围绕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的投资和项目,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各项指标均低于控制标准。
  四是优化产业规划,加快三产发展。突出优化仓储物流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城区北部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南部生活资料物流中心齐头并进的格局;持续改善金融环境,新增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2家、保险机构5家,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市,在青岛市唯一获此殊荣。“企业发展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大大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各相关部门、单位在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卓有成效的尝试,在经济形势反复起伏波动的情况下,有效地帮助了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保持了经济发展强劲的持续后劲。
   
  之三:创新开展“走进百姓村村行”活动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执政为民,从7月份开始,胶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机关党员“走进百姓村村行”活动。市委从市、镇两级机关中各选派1631名党员担任“民生联络员”,采取全脱产的方式,利用5个月的时间,联合进驻全市所有村居,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重点抓好村情民意调研、矛盾纠纷排查、弱势群体救助等工作,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是坚持问计于民,在“面对面”调查村情民意中摸清基层情况。立足于全面摸清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专门制发了《民意调查问卷》、《安保隐患排查登记表》、《生活困难群众登记表》等8类村情民意调查表,共分20项内容,涉及主题实践活动、镇(街道)各项工作开展、干部作风、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庄发展、社会稳定、治安现状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以来,“民生联络员”组织召开各个层次的座谈会1937次;走访农户114960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反映的问题3237条。
  二是坚持送安于民,在“硬碰硬”化解稳定隐患中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奥运安保是2008年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为保证奥运期间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民生联络员”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干部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列出详细清单,实行编号管理,扎实稳妥地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124起、安全生产隐患158起、安保隐患16起,并对6个存在严重信访隐患的问题和235名邪教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落实了稳控措施化解。
  三是坚持取信于民,在“心连心”感受群众疾苦中转变机关作风。活动中各部门、单位围绕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解民所忧的要求,教育引导“民生联络员”“抓安保不忘知民困、抓稳定不忘促民生”。围绕活动主题,许多部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四是坚持造福于民,在“实打实”解决群众困难中密切党群关系。通过多做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活动过程中,共为全市823个村居建立了弱势群体档案,先后对139名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落实了供养措施;对270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落实了扶助政策;将576个因疾病或灾祸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了低保范围;对93个特困户实施了临时救助;为276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了助学保障。“民生联络员”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共计2135件(次),切切实实地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走进百姓村村行”主题活动使抓安保和促民生相得益彰,既为奥运期间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也拓宽了机关党员了解民情的渠道,延伸了政府服务群众的职能,同时也成为探索后奥运加强平安建设工作、构建服务群众体系的有益尝试,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