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8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1-22 来源 :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08年,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业务机关一系列部署要求,以目标绩效考核为总抓手,解放思想,狠抓落实,转变作风,超前服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奥帆赛”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工作落实,努力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
  (一)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住房保障能力。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根据新形势需要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修订出台了《青岛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三个办法。8月26日,《中国建设报》头版头条以“4+2:让百姓住有所居”为题报道了我市做法。二是保障性住房配建目标顺利完成。2008年,市内四区计划建筹廉租住房300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共落实配建保障性住房项目22个、8333套(其中廉租住房项目19个、3333套;经济适用住房项目8个、5000套,5个项目同时配建廉租住房),配建项目全部实现了年内立项、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2008年5月,我市将租金补贴标准由每月每平方米14元调整为16元。2008年五市三区已全部完成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工作,全市累计保障廉租住房10719户。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不断增加。2008年,在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39个、268.1万平方米;竣工项目14个、79.84万平方米、7030套。实际在建限价商品住房项目23个、131.1万平方米;竣工项目3个、22.8万平方米、约1620套。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均超额完成了全年建设目标。政府投资建设的3000套租赁住房已于年底单体竣工。2008年,市内四区共推出公开销售政策性住房2825套,受到了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欢迎。五是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三个办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两级管理,三级审核”工作制度;加快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关注、支持和肯定,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我局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服务经济发展,保障项目用地。一是积极争取计划指标。多次赴国土资源部汇报工作,最终在山东省指标总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指标仍维持去年规模,且结构进一步优化,独立选址指标由2007年的16000亩降为8000亩。二是大项目用地全力保障。年初确定的71个重点项目已累计供应土地30162亩,下半年新增的56个重点项目累计供应土地6109亩,重点前期项目也积极向前推进,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合理用地普遍得以保障。三是计划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预下达给各区市400亩指标,保障急需项目用地;每月通报计划执行情况;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用地核实和分配工作,实行用地计划执行备案制管理。
  (三)主动超前服务,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全力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分批举办大企业、部分民营和中小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解答政策咨询,努力解决企业急需的用地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主动为搬迁企业服务。采取座谈会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宣讲搬迁土地政策,并按照专人受理、简化程序、限时办理的“特事特办”标准,建立绿色通道,为推进拥湾发展、加快老企业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完善土地政策,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草拟了拥湾发展土地扶持政策,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实施。二是完成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踏勘、变现土地梳理和利益测算等,形成土地运作方案,对沿线两侧土地利用进行控制。三是统一了CBD范围内土地收供政策。四是推进住房建设用地管理,制定了旧城和城中村(居)改造项目招拍挂组织实施工作细则。五是起草了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意见及实施细则,破解了老企业土地储备政策难题。
  二、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依规管地和集约节约用地有新进展
  (一)强化保护责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是完善政策规定。下发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文件,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文件汇编》。二是强化耕地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对各区、市2007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分解下达了2008年各区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市政府与各区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三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组织专家对莱西市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等进行论证并上报;制定了青岛市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
  (二)积极参与调控,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一是依法审批用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供地政策、没有用地计划指标的等,不予供地。二是积极盘活存量用地。通过实施“两改”,深挖旧城旧村土地潜力,组织开展了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清理处置闲置土地110宗、322.88公顷。三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李沧工业园41宗工业用地、“清地”期间和“831”历史遗留的43宗土地、黄岛区60余宗置换土地、城阳区土地用途等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核查梳理,分类提出处理意见,破解了历史遗留供地难题。
  (三)保持高压态势,扎实推进土地执法监察。一是第八次卫片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全面完成,对核查出的23宗违法违规用地全部立案,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是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案件执行处理基本到位,得到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评价。三是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清查整改工作深入推进。根据我市实际和上级部署,在全市开展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摸清了违法违规用地项目底数,并全部标注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依法查处了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积极探索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纵向上,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各区市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村委会逐级签订依法依规管地责任书;横向上,市政府与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市政府与相关部门分别签订落实土地监管共同责任书。这一做法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评价。
  (四)注重基础建设,增强支撑管理能力。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效显著,为我市争取建设用地变更指标22万亩;城镇地籍调查已全面完成,通过了省地调办组织的验收,全市调查街坊1066个、752.4平方公里;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转换工作按时完成;将七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修订更新成果汇编成册,分发给各区以及社会应用单位;这项工作得到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土地调查城镇部分获省2008年度第三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投资1900余万元,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得到国土资源部专家验收组的高度评价。
  (五)加强测绘管理,做好测绘保障服务。一是发挥基础测绘数据资源优势,奥运会前夕编制了“奥帆赛公众地理信息服务数据查询平台”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青岛区域图”(中、英、日、韩四语种),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机场、车站等场所赠送20万张。二是构建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自2008年8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启用全省C级GPS网和二等水准网成果。三是圆满完成新一轮测量标志普查工作,建立了测量标志信息数据库,逐级签订测量标志管理责任状,顺利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的检查验收。
  三、加强房地产管理,服务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一)房地产管理力度加大。一是做好房地产权属登记和交易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房地产登记规则》等业务工作标准,确保了新登记办法的实施。会同规划、财政、地税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解决部分房地产项目<房地产权证>办理问题的意见》,积极帮助市民解决办证难题。简化中小企业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审批流程,加快办理中小企业房地产抵押登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市内四区共办理各类房地产交易登记74432宗、1777.31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抵押登记26252宗、688.14万平方米。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继续完善和推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加强商品房合同网上备案工作,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76个、248.83万平方米;办理网上签约12654件、128.31万平方米。2008年,各区、市都成立了深化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工作小组,对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有部署、有方案、抓落实。三是超额完成房屋维修排险工作目标。2008年市内四区计划对危险房屋和住宅重点项目实施全面维修和排险596栋,实际完成734栋,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四是做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我局认真履行房屋安全鉴定职责,共鉴定房屋116处、16.56万平方米。承担了赴四川绵阳地震灾区对危险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任务,积极协调海洋大学和理工大学,组织了房屋安全鉴定专家6批、35人次奔赴地震灾区,鉴定震后房屋771处、11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1751户,鉴定数量和工作质量位居各地援川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前列,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二)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物业管理规模和领域不断拓宽。我市物业管理覆盖面积由去年的8902万平方米增长到12205万平方米,物业管理已经覆盖到不动产所有领域。物业服务行业生产总值由6.5亿元增长至9.32亿元。物业服务从业人员数额由5万余人增至7.5万余人,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占总人数的30%以上,极大缓解了政府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二是物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以创优活动促品牌建设”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3期物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培训班,培训物业服务企业80余家、600余人次。我市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走在了全省前列,并在2008年全省房地产工作会议进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三是优秀物业管理项目创建工作效果明显。2008年,参加优秀物业管理项目评选活动的企业91家,涉及物业管理项目105个,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国家级、省级、青岛市优秀物业管理项目分别为4个、11个、50个。
  四、加强资源保护,地矿行政管理有新突破
  (一)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回头看”行动。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回头看”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严厉打击各类矿业违法行为。加强对多发易发区域的巡查。认真开展了勘查项目和持证开采矿山年检工作。强化与公安、安监、环保、工商和电力等单位联合执法,集中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0余起。
  (三)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崂山、城阳、黄岛、胶南、平度、莱西等区市开展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并首次进行了市区两级预案的协同推演。对群测群防网络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扎实开展预报预警工作,利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发布3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4次。
  五、加强作风建设,基础制度建设有新局面
  (一)机关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一是文化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召开了加强决策执行工作现场会,完善决策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全局决策执行力不断加强。在市直机关运动会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6名和精神文明评比总分第1名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局参加市直机关运动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对2007年竞争上岗成果进行了“二次开发”,提拔使用了14名干部。三是圆满完成其他工作。组织3次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24万多元;组织2次全局党员干部清理浒苔。
  (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进展顺利。制发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手册》,指导全系统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截至目前,处理行政复议1件、行政诉讼108件、国际仲裁1件、行政处理12件、行政复议答复19件,收到群众信访、效能投诉来信380封,受理群众来访333批、715人次,办理纪检信访投诉25件,均按时办结,为平安青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局门户网站共更新各类信息1543条,累计点击次数达1700万余次,日均2万余次。在青岛政务网上载各类信息793条。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城市分批次、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预审、采矿权申请等已可以实行电子申报。
  (三)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一是监督措施进一步落实。健全重大事项提前介入监督和机关工作人员监察措施,严格落实正处级以上干部重大事项和收入情况报告制度。二是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多样。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向全局党员赠送了廉政文化丛书,多次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勤政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三是政风行风建设扎实深入。参加“行风在线”2次,作客青岛电视台“局长谈发展”和青岛政务网“在线访谈”,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政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撰写编辑报送政务信息230余条,被国办、部办、省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等上级部门采用信息120余条次,被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在2008年度山东省档案管理考核中获“省特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进一步做好车辆的调配、使用和管理,荣获全市首批“绿色环保车队”荣誉称号。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初步建成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008年3月份以来,我市按照“数据现势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共享化、管理动态化”的指导思想,开始着手建设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自2008年3月中旬起,我市正式启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数据采集(以下统称住房调查)工作,5月中旬市内四区全面铺开,6月初城阳等区开始进行住房调查。基于系统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住房调查的艰巨性,本着“统一规划、分区试点、逐步完善、全面推开”的原则,首先在市北区进行试点。在总结市北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其他区域的住房调查工作。目前,市内四区住房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崂山、城阳等区域的住房调查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在市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框架已初步形成,包括住房状况、保障能力、保障水平、网上运行四大功能和调查更新、统计查询、审核办理、公示发布、流程监控五大板块。该系统可以通过与公安、民政、劳动、公积金、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对接,实现对我市居民的住房状况、家庭情况、收入变动等信息的动态管理,保证各项数据的及时更新。依托这一系统,根据被保障家庭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同时,对住房保障各项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对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科学规划、提升各级住房保障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8333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坚持在住房问题上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坚持重点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坚持土地收益回馈民生”三个基本理念,连续三年把住房保障工作列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第一件。

  为切实解决好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07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青政发〔2007〕28号),编制了《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青政办发〔2007〕55号),2008-2010年,计划平均每年建筹廉租住房3000套,约15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约32.5万平方米;力争用3年时间,使这部分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有根本性的改善。
  2008年是我市贯彻《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青政办发〔2007〕55号)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的第一年。配建制度有利于实现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优化布局,方便被保障家庭的居住和生活。2008年市内四区计划配建廉租住房不少于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既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出的庄严承诺。截至去年12月底,市内四区共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22个(其中含市北区1个购买项目),总房源8333套,其中廉租住房配建项目19个,房源3333套,经济适用住房配建项目8个(其中5个项目同时配建廉租住房),房源5000套,全部实现了年内立项、年内开工建设。五市三区开工建设了廉租住房200套、经济适用住房4053套,任务目标也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