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市二○○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二○○九年二月四日在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2-13 来源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明君

  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36.2亿元,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分别增长23.5%、22.2%和1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6%和13.8%。城镇登记失业率3.01%,人口自然增长率2.62%。。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4:51.6:43.0调整为5.1:50.8:44.1,服务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转变。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循环经济试点进展较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继续削减。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高速动车组等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突破。
  (三)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出台“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工作。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有序展开。国家正式批复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环湾重要节点开发全面展开。一批重点工程取得新突破。
  (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2981个村庄 “五化”工程,新改建完成村村通柏油路1000公里。完成了10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一批河道治理、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信、城投、华通三大投资集团顺利组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战略合作取得成效。省委、省政府批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和融资工作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左右。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
  (六)社会事业和民生持续改善。12件市办实事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市内四区配建廉租住房3333套,开建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实现城乡就业32.7万人,增长4.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11%。启动实施物价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市区集中供热率提高到52%。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市体育馆竣工,西海岸医疗中心、国医堂、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54所市区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计划生育、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另外,支援北川灾后重建取得成效。支援地震前线抢险、人员救治、学生就学等方面圆满完成任务。全面展开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受外因与内因交织、短期与长期矛盾叠加影响,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外部市场需求明显收缩、稳定就业困难较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等。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
  初步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作为主要责任,把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围绕“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重民生、保稳定”,着力加大投资、促进消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解决就业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2009年主要预期指标安排建议如下: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0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左右。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的建议:
  (一)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着力增强投资和消费两个拉动力。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认真落实好政府财力投入。加强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管理。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引导扩大住房和汽车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促进工业、出口和财政平稳发展。支持企业平稳发展。进一步完善银行与重点项目、企业对接机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缓缴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动“内需内购”,促进工商企业对接协作。积极落实民营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多元化、多渠道融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支持外贸出口平稳增长。落实好促进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为企业做好出口退税、融资、减费、开拓市场和防范风险等协调服务工作。推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税源建设。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工作。完善税源控管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减少专项支出和专项资金规模。
  (三)把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路网、城乡电网、供热管网、供排水管网、供气管网“五个网络”工程。加快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等项目建设。推进楼山河、李村河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60%。
  推动环湾重要节点和高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争取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推进市南云南路片区、市北小港湾、四方滨海新区、李沧西部、胶州少海新城等重要节点建设。加大高新区产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力争再启动10户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搞好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推进墨水河、李村河等10余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规划建设浮山生态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李沧滨海公园。力争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四)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发展旅游、金融、物流、会展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集聚区、重点企业和品牌等载体建设。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实施家电电子、汽车机车等9大产业三年推进方案。重点发展造船、海洋工程、汽车、机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大项目引进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列车等10大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用好增值税转型、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
  (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节能减排。从严控制新建能耗高于区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项目,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目标。组织实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强与日本北九州循环型城市建设合作,推广节能和循环经济新技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和技术实验室一期等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市级科技研发服务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设立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推进家电电子、海洋科技等领域18项关键技术攻关。
  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制定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健全市县(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推进“全国食品质量最安全城市”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业节水灌溉、农村道路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四百工程”建设。加快畜牧业、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发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一村一品”示范村。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域省级工业园区和6个新增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加快县域物流、旅游、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县域服务业发展体系。
  (七)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方面改革。继续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农村改革,做好国家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资本市场融资。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继续抓好日韩招商,加大对欧美国家的招商力度。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加大对企业境外合作的支持力度。
  (八)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稳定就业。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有效调控失业人数的异常增长。积极开辟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降低创业门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好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加快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内四区启动“两改”项目12个,整治改造筒子楼40栋,整治旧住宅区项目4个,改善1.4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筹措廉租住房3000套。开展农村危旧住房改造试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继续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降低农民医疗费用自费比例。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等标准。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饮水设施更新等工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北部医疗中心、西海岸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面完成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办好十一届全运会青岛赛区各项赛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影视传媒基地和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特色文艺精品。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严格落实责任分工,抓好安全生产、建筑工地施工安全、交通安全和火灾防范等重点工作,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