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的啤酒节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10-02
字体大小: 打印
  一张白纸上作画,最能看出绘画者的才智。有的绘画者只会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有的绘画者天马行空,其作品除了自己,没人能懂;还有一种绘画者既写实又写意,他总能在众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添加上几道神来之笔,让人拍案叫绝。
  青岛本来没有啤酒节,第一届啤酒节就像白纸上作画。然后每年往上添加新的内容,一直到今年,青岛人绘制出的“啤酒节”这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色彩更加绚丽了、内容更加丰富了。让我们从细节看起——
  当美酒配上美器时,文化品位提升了
  因为啤酒节每年只有一次,在过去,商家总有“一次性”“临时性”的想法,尽量地少投入,这样一些饮酒大厅似乎显得有些简陋和粗糙,经不起细看。比如酒器,通用的是廉价的玻璃杯,和马路上的烧烤摊差不多。
  但今年,啤酒节上的许多啤酒大棚越来越讲究细节。啤酒与啤酒节,本是舶来品,原产地在德国,世界首屈一指的啤酒节是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而今年,青岛啤酒节正好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举办时间差不多,于是,一些商家开始“原装进口”国外的啤酒节。比如柏龙啤酒宫,不仅柏龙牌啤酒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连啤酒杯、啤酒大厅的装饰、伺者的服装都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啤酒杯,是人造水晶杯,晶莹剔透,将柏龙啤酒的透明度纯净度显示出来;啤酒大厅的装饰有着浓郁的德国风格,古罗马柱、卡通人物画、柏龙小塔的造型,无不体现既厚重又精细、既严谨又乐观的民族特点;服务员都穿着民族服装,小马夹、小围裙……带来了缕缕清新的异域风情。
  当乐队代替音响时,心灵便有了互动
  在碧特博格啤酒大棚里演出的北京火柴盒乐队的主唱“小飞”不断强调说:“我们带来了一个乐队,我们用的是真音乐。”他所说的真音乐, 是相对于音响而言的。
  “真音乐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我们一直在北京的一些著名酒吧里演唱。如果音响更好,为什么那些酒吧老板要高薪聘请乐队演出,却不用音响呢?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依我理解,这区别就像你穿一件纯羊绒衫与穿一件人造毛制成的伪羊绒衫的区别一样,虽然看起来一样,但穿在身上后者没有前者那种轻、薄、暖的舒适感。乐队与音响也是如此,乐队带来现场感,带来乐器的质感,带来音乐的感染力,而后者则平淡了许多。
  在今年的啤酒节上,乐队代替音响,并不普遍,但它反映了一种发展趋势——啤酒节对音乐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求啤酒节上的音乐就像啤酒节上的啤酒一样,要口味纯正、要品质新鲜。上海天幕文化演绎公司的艺术总监徐驰认为,音乐对于啤酒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音乐在啤酒节上的作用就是刺激人们兴奋。那么什么能够最有效地激起人们的兴奋点呢?是那些撞击人们心灵的东西。只有音乐人的音乐来自于心灵、发自肺腑,才能感染听众,激发听众的热情。说到底,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在高层次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物质享受,消费的附加值就提高了。如果没有音乐,在啤酒节上饮酒与在家里、在马路上、在饭店里饮酒又有什么区别?
  百姓“秀”出的风情画卷
  北京歌手“小飞”说,青岛观众在全国的口碑都是很好的。青岛观众特别活跃,他们喜欢与演员互动,他们的情绪常常能和演员达到默契,因为他们的热情参与,演员更有激情,反过来,演员的激情又推动了全场气氛达到高潮。“可能是因为青岛是海滨城市吧,青岛人比内地人更开放,更活泼。”
  青岛啤酒节历来就是青岛的百姓秀场。青岛人把本地人的能歌擅舞、豪爽奔放、热情好客完全地展现在国内外游客面前。海南姑娘郭蔚说:“也许只有青岛人能办成青岛啤酒节,因为在别的城市很难看到男女老少人人都高歌豪饮的情景。”
  用著名学者龙应台的说法:什么叫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青岛人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中就包括了全民性的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包括全民性的对酒的爱好和享受饮酒过程的生活态度。青岛啤酒节作为百姓秀场,向世人充分体现出青岛人特有的性格特质和文化传统。由于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与世界沟通的进一步广泛和深入,近些年,青岛人的性格愈发开朗、外向、灵活,愈发地追求文明和进步。这是青岛啤酒节上我们看到的另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们说,青岛啤酒节就像一幅图画,一年年一届届,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画布上不断添加着新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有世界其他民族的、有提升和改造原有的、有百姓精神世界里的……它们完美地、不落痕迹地将青岛啤酒节这幅民俗风情画卷绘得精致细腻、内容新颖、色彩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