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工作会议召开后,市经合办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按照建设龙头城市的标准要求,结合国内经济合作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工作会议要求的“破满、破难、破低、破慢”为突破,积极寻找工作中的差距,查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再进步再发展的措施,以科学发展观重新树立国内经济合作的新起点、新高度,努力为促进青岛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出谋划策。
——重塑国内招商的“567战略”,突出产业链招商。一是以“五个推进”树立国内招商框架,即推进与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企业主体招商、推进产业链项目定向招商、推进“中中外”招商、推进落实重大项目跟踪促进责任制;二是以“六个着眼”搭建国内招商脉络,即着眼于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着眼于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着眼于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着眼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着眼于建设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着眼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三是以“七个围绕”突出国内招商产业链条的重点,即围绕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围绕建设四大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围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围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围绕建设区域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围绕建设高科技中心、围绕实现东西部合作双赢。进一步瞄准中央直属大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民营100强企业、上市公司100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等六大类企业,吸引重点企业来我市设立制造业基地、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销售中心和贸易机构,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参与我市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一流的金融保险机构、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服务性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吸引中国驰名商标企业、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发展,吸引更多的知名外向型、科技型民营企业落户青岛。通过突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打造国内招商的全方位战略,实现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化国内招商新思路。
——优化经济合作软环境的“333建设”,突出服务优势。目标就是要重点营造出国内投资服务的优良环境,建设好经济合作软环境的三个体系、三个渠道、三个中心,以高效、敏锐的龙头城市服务“触角”打造竞争优势。一是三个体系建设,即建设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企业开工投产后的后续性服务体系。二是三个渠道建设,即建设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投资企业区域性协会、投资企业行业协会、投资企业负责人沙龙三个渠道。三是三个中心建设,即建设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服务受理中心、企业投诉中心、企业协作中心。下一步要积极参与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充分体现各级投资服务大厅为内资企业服务的功能,优化并实现对国内外来投资企业的便捷、高效服务;要加快国内经济合作信息网的建设,营造国内企业投资交流的平台,打造全市内资管理统计的信息化网络,并及时做到国内投资企业情况在网上的定期公示,大企业集团来青投资发展时的媒体配合宣传,定期举办企业联系会、企业家联谊会等等,要通过为企业牵线搭桥搞好服务,来增加商机和营造政府公信力与诚信度。
——增强对口支援全局观和大局观,突出责任意识。一是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全市对口支援工作年度计划,全盘统筹安排,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西藏日喀则市,贵州省安顺市、铜仁地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政府间和部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一,支援西藏的工作要围绕日喀则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农业,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论证并落实好建设项目;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强化政权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第二,支援贵州工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工作中心,大力进行“温饱村”建设,发展种养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重点要围绕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的“整村推进”、“发展扶贫重点产业”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三个工作要求,实施“温饱村”建设五小工程,扶持一批农户发展高效种养业和小型农产品加工;发展畜牧渔养殖业和优势经济作物种植;实施扶贫开发,改善部分贫困乡村基本生活条件;帮助两地市部分特困群众解决无钱穿衣、购粮、治病、上学等急难问题。第三,支援三峡及夷陵区工作要围绕库区移民的稳定和逐步致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加移民收入,促进移民就业,引导企业进入三峡地区利用资源,抓好经济合作项目、公益项目的论证、实施、检查工作和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和有效使用。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和《青岛市政府结对帮扶曹县责任目标分工的通知》的要求,全局合理调配,加强组织协调各区市、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参与结对帮扶曹县工作,重点做好曹县(青岛)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加快双方已经签约帮扶项目建设步伐,加大组织自营进出口企业到当地收购商品,实施劳动力和人才培训,定向组织曹县的劳务输出,帮助曹县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向曹县(青岛)工业园内引进投资合作项目,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公益项目的帮扶工作。
——增进经济合作交流的区域性联动,突出“大合作”概念。一是结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热潮,积极研究、充实我市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措施,及时总结我市企业走进西部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市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中远期规划,达到中西促进、东西互惠,交流更加广泛,合作格局更加宽泛。二是进一步组织参加中西部地区的大型经贸活动,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在中西部地区下一轮投资合作提供信息等各类服务,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施对部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和有市场、有效益的传统产业和企业进行梯度转移,或者通过收购、兼并、租赁西部地区企业,盘活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合作双赢。三是结合半岛城市群建设、环渤海经济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城际间的推广、交流、协作与合作,推动我市尽快成为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头军城市,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成为全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半岛都市连绵区的经济腾飞龙头。
——加强经济合作队伍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抓队伍、夯基础、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要求,以处室建设、个人工作能力建设为基础,再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要通过强化为民、服务、法制、民主、绩效、科学等执政理念为目的,切实增强国内经济合作队伍的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要在学习借鉴上海、杭州国内经济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苏州、深圳等城市经济合作交流的学习与研究,要以“小学生”的诚恳心态,正视自我、珍惜机遇,加强追、赶、超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