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2007年主要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2-04 来源 : 城阳区
字体大小: 打印
  2007年,城阳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城市化“三大亮点”,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区、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0多项。2007年全面完成了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生产力布局调整方面,主要抓好城市中心区、青岛出口加工区、空港产业区和环海新材料工业区“四大板块”的开发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按照“扩张第三产业,强化第二产业,精化第一产业”的思路,努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4:64.6:33。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先后引进以宝龙城市广场、万科魅力之城、卓越蔚蓝群岛、阳光股份为代表的一批商业地产项目,以国际工艺品城、青岛国际服装城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商贸项目,以银盛泰国际商务港、海都商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楼宇经济项目,以鑫江华润大酒店、希尔景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星级酒店项目,以普罗斯物流、中远物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培育形成商贸物流、餐饮娱乐、金融电讯、旅游居住、楼宇会展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5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20%。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制造业、外贸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基地”初具规模,高速列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橡胶、饰品、水产品加工、专用汽车、园林动力机械 “十大特色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2%。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3个、市级18个;中国名牌12个、省市级名牌53个。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农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6%以上。
  对外开放纵深化推进。牢固树立“城阳以外都是外”的理念,按照引进项目“五个体现”的原则,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到内外资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产业集群式项目上,切实提高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立体化、纵深化的招商引资新格局。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1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90亿元,引进过千万美元外资大项目221个、过亿元内资项目133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个;累计开工投产外资企业2413个,其中韩资企业1785个,被省政府授予“韩国企业聚集区”。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达到63%,森林覆盖率达到3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先后建设了人民广场、城阳世纪公园、青岛新天地等开放特色景观,提升了环境竞争力,青岛新天地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奖。坚持三个基础稳固、六个清楚到位,统一规划、组团建设、分区管理、和睦相处,积极稳妥推进旧村改造。累计完成37个社区的改造,拆建面积835万平方米,3.4万户居民搬进楼房,腾出产业发展用地7000余亩,建设了一批服务业三产大项目,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集约化、均衡化发展,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45处、省级21处,被评为“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机构达790家,投资2亿元、总床位800张的区人民医院二期投入使用,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网络。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不断优化,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建成 “三位一体”文化教育中心网络,被评为“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区”。“平安城阳”建设成效明显,规模以上企业和社区全部安装监控系统,被评为 “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全区从事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达到17.3万人,占总数的87%,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区”;农村新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6%和97.9%,城镇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360元、农村低保1600元。慈善救助事业深入发展,募集善款达1160万元,已帮助3049户困难家庭;助学基金募集资金574万元,帮扶贫困学生6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