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2007年成果展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2-03 来源 : 市北区
字体大小: 打印

  2007年成果展之一:全面实施“民生创业计划”  让和谐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市北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针对人口多、密度大,困难居民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的区情特点,以创业带动就业,按照“政府引导、帮扶经营、自愿参与”的原则,变传统的“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全面实施了“民生创业计划”,并把这项民生工程列为2007年10件政府实事的首件,走出了一条扩大就业和帮扶困难居民的创新之路。一是依托各大商圈,打造 “十里商贸长廊,万家创业灯火”民生创业品牌。兴办10个民生夜市和1处全天民生市场,开发出2000多个摊位,免费提供给困难居民创业。参与夜间市场经营的困难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不变,区政府还为每户统一垫付首批1000元的商品进货货款,业户经营的产品主要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卖剩的产品可以退回,免除了困难群众创业致富的后顾之忧。二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设立“民生社区保洁队”,为困难群众提供社区就业岗位300余个。三是成立民生创业服务中心,建立民生创业长效机制。市北区成立专门负责民生创业服务工作机构,并作为政府序列正式编制的处级单位,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民生创业服务中心集中承担区民政、劳动、工会、残联等部门救助部分的职责,开展社区服务、慈善救助、就业培训、优抚救济、法律援助等工作。配送中心承担所有夜市经营商品的配送和批发中心职能;项目开发与安置培训部负责配送中心商品的定购、企业的联络、民生市场的运转协调、项目的开发和拓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以及经营业户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劳动就业培训;优抚救助部负责履行区民政、总工会、劳动、法制等部门承担的职能。“民生创业计划”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先后被新闻联播等中央级媒体报道7次,省市级媒体报道30余次。


  2007年成果展之二:青岛天幕城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商业街

  青岛天幕城总长度约4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天幕面积8900平方米。集建筑艺术、特色餐饮、旅游景观、时尚文化、综合商业于一体,是一座以高端特色餐饮为主业,集旅游、演艺、休闲、酒吧、购物、住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性现代化商业城。青岛天幕城以“天幕”为设计主题,设置800余平方米的水幕墙和400平方米水幕台阶,形成晶莹剔透的帘幕。围绕在室内空间营造蔚蓝天空,利用建筑、结构、灯光等手段,以时空变幻为主线,展示出“旭日东升”、“正午阳光”、“夕阳西下”、“午夜星辰”四种氛围,给人以震撼、新奇的视觉享受。街区内两侧沿街建筑及原有建筑立面改造拷贝青岛著名老建筑,展示胶澳总督府、栈桥宾馆等一系列青岛特色建筑,将“青岛万国建筑博览”浓缩于天幕之下。美食城将建成一座建筑艺术城,一座高端特色餐饮城,一座旅游景观城,一座时尚文化城,一座综合商业城,必将成为青岛市的一处标志性旅游景点。


  2007年成果展之三:青岛迎奥体育街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档次最高的体育特色街

  青岛迎奥体育街全长1000余米,以北仲路为主体,以北仲河400米河道为辅助,整条体育街呈现“十”字形。其中,东西向的北仲路为体育用品街,全长630米,于2007年7月22日开街。目前集中了20多家体育用品专卖店、100多个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在体育街上建设了综合性体育活动场所,包括青岛市唯一一处极限运动场地,小型篮球场4处,封闭式足球场1处,乒乓球台6处,棋牌场地1处,综合性体育器械场地2处,是青岛市区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在规划建设上,区委、区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上,凸显浓厚的体育氛围,对墙面进行了体育彩绘,建设了科普体育文化宣传栏、高档次体育雕塑等,充分展现了“帆船之都”、“人文奥运,和谐青岛”的风采,拉开了市北区奥运宣传的大幕。青岛迎奥体育街的建成,丰富了特色市北的内涵,带动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惠及了千家万户,改善了老城区的居民生活环境,使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奥运,受益奥运,必将为市北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岛迎奥体育街建设得到了国际奥委会高层官员、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赞誉和肯定。


  2007年成果展之四:全面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取得突破性进展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快旧城改造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来抓。按照“三线一片多点”的旧城改造思路,沿东西快速路两侧、辽宁路两侧、延安三路两侧“三线”,胶州路、甘肃路、上海路周边“一片”和多年来遗留的多处破旧陋房零星片的“多点”进行了大面积旧城改造。2007年,全区共完成拆迁12000多户,拆迁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101万平方米,是市北区历史上拆迁户数最多、拆迁规模最大的一年。旧城改造过程中,较好的克服了既要依法动迁,又要和谐稳定的矛盾,动迁工作进展顺利。承担的东西快速路两侧一期、错埠岭二小区一期、小港湾、西吴新村4个市“两改”项目,全部开始动工,安置用房全面开工建设。通过旧城区的改造,使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

 

  2007年成果展之五:成功引进万达广场项目   中央商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连万达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的青岛中央商务区(CBD)万达广场已于2008年1月7日正式动工开建。该项目坐落于青岛市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南侧紧邻延吉路、东靠连云港路、西接徐州路,总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约66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约3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合大型shopping mall、五星级酒店、高品质住宅、国际服务式公寓、高级写字楼、室内步行街等众多现代商业和居住建筑形态于一体的超大型、国际级城市综合体,是万达第三代商业地产的最新代表作品。中央商务区目前已腾空土地近1000亩,大连万达等大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中央商务区已成为我市目前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


  2007年成果展之六:大力发展服务业   荣获全省服务业先进区

  近年来,市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特色的现代化新市北目标,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项重大决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一三五七”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旧城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国有、民营、外资、街道、村改“五大经济”,全力打造青岛高新区新产业团地、中央商务区、小港湾、科技街、浮山商圈、特色街、创意产业园“七大载体”,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业、餐饮业、经济型宾馆、中介服务业作为市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2007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3.44亿元,增长17%,二、三产业比重达到22:78,服务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荣获2007年“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区市”荣誉称号,成为青岛市12区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2007年成果展之七:引进美国派克汉尼汾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

  派克汉尼汾公司流体连接件项目坐落于青岛高新区新产业团地(原市北高新区),由美国派克汉尼汾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亿美元,主要研发和生产新型液压、气动元器件中的高压胶管及胶管接头,占地16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项目一期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近8000万元。目前,钢结构厂房已竣工,场区已硬化,正进行设备的安装及调试。派克汉尼汾项目是青岛市继引进美国朗讯项目后对美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的引进将对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增加政府税收、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2007年成果展之八:凝聚各方力量 共建激情市北  “双爱”活动彰显新活力

  “我爱市北 我爱我家”活动(简称“双爱”活动),是市北区开展的旨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方向的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动融参与性、教育性、实践性为一体,突出一个“家”字,通过八大板块系列活动及第二阶段“热爱市北,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弘扬市北人热爱市北、建设市北、发展市北的热情与激情,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育了“爱区、爱家”的“双爱”新精神,增强了机关干部的使命感、驻区单位的责任感和居民群众的自豪感,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支持发展的协作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特色的现代化新市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007年成果展之九:弘扬动车组精神  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特色的现代化新市北
  动车组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整列火车都要靠车头带的传统动力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理念,为新时代注入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新理念。为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市北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以“弘扬动车理念,加快市北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市北区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市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增长17.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8亿元,增长33%,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增长35.2%,外管到帐外资完成2.4亿美元,增长200%;外贸出口总额完成7.5亿美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2亿元,增长20.2%,主要指标实现大幅度提升。在城市建设上,走出了一条老城区特色化建设的新路子。今年共新建了青岛迎奥体育街、青岛电子街、青岛文具街、青岛天幕城4条特色街,特色城区彰显魅力。在社会建设上,认真落实“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要求,创造性地实施了民生创业、民生安居、民生修缮三大工程。全年共安置就业32000人,投入1.4亿元对各类困难家庭进行救助。200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11次对我区工作进行报道,市北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成果展之十:“党情暖民心”党建品牌

  “党情暖民心”是市北区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党建工作方方面面的具体体现。通过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切实落实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为民服务载体,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努力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一年多来,通过开展“党情暖民心”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全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创特色、树品牌、推亮点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