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2007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1-23
来源 : 市工商局
2007年,青岛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商机关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履行法定职能,以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动力,以开展“落实年”活动为主线,自觉把工商工作融入促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局,积极履行工商职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成果一:强化监管执法,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全市县城以上超市、市场100%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乡镇、社区食品店和食杂店100%建立了进货台账制度,清理无照经营1.76万户,得到国务院检查组和各级政府肯定表扬。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农村“四项制度”落实率达到96%,建立了“问题食品查处制”,开展了食品安全“放心店”创建活动,形成了“五制一创建”的监管体系,总局刘凡副局长给予了充分肯定。“集中监测食品、农资、成品油等重点商品2635个批次,总体合格率达到90.4%;其中食品合格率达到94%,同比提高4%。
打击各类违法经营力度进一步加大。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取缔传销窝点133个,驱散传销人员5240人,创建“无传销社区”406个,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查办案件数量和罚没款同比分别增长24%和42%,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工作得到国家商标局和北京奥组委高度评价。加强对广告发布源头和媒体发布环节的治理,群众意见较大的医疗、药品广告违法率同比下降16.6%。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2起,涉案金额460万元,工作做法先后两次获总局转发。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审查各类格式合同2779件次,制止和查处了一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行为。
消费维权体系更趋完善。加快“一会两站”建设步伐,建立基层消协分会157个、“两站”6873个。理顺12315工作体制,受理各类咨询和申诉举报2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1万余元。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在7家大企业开通“12315消费维权直通车”,联合基层法院创建消费维权便民法庭,进一步提高了维权效能。市局12315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成果二:自觉服务大局,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扶持公有制企业改组改制,新登记股份有限公司156户。为重点大项目提供“直通车”服务300余户次,运用抵押登记职能帮助澳柯玛等大企业融资10.3亿元,被评为全市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出台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放宽私营企业集团准入条件,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多渠道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减免各类费用839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7200余人。
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深入落实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21条优惠政策,全市服务业企业达到5.02万户,占企业总数的50.7%。重点发挥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牵头职责,建立起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归口负责机制,完善中介服务业项目库,打造产业聚集区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市各类中介机构达到1.8万户,注册资金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实现增加值44.1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成功承办了第14届中国广告节暨山东省第11届广告节,中国广告协会专门致函表扬。
积极推动品牌经济持续发展。建立青岛地区商标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及时指导企业做好注册、续展工作,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同比增长24%。争取市政府支持,将商标战略摆上了各级政府工作议程。组织评选了5个行业的“岛城十大商标”、17件服务业市著名商标。加强对创建企业的跟踪培育和分类指导,全市新增驰名商标6件,总数达到2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40件,总数达到180件,跃居全省首位。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371户,吸纳农民会员1.2万余人。帮扶“订单农业”龙头企业1057家,涉及农户15万户,被评为全市优秀工作成果,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推广品牌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同比增长41%。新发展农村经纪人6402名,实现了翻番增长。鼓励、支持设立农资连锁店加盟店1395家、高毒残留农药定点销售企业200家,并推行了农资质量保证留存等12项长效监管制度,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新发展国家级“守重”企业13家、省级42家、市级281家,并隆重召开了授牌表彰大会,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信用和社会诚信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试点工作,指导449家 “守重”企业建立健全了信用管理制度。新创建“山东省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6处。
成果三:加强队伍建设,和谐工商形象实现新提升
创新教育培训形式,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深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三讲一做”主题教育等活动,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进取意识明显增强。建立教育培训示标考核体系,开展了全员读书和15个岗位的练兵活动。选派部分优秀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和新加坡进行公共管理研修,组织24名工商所长到北京、上海挂职锻炼,开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路子,工作经验获总局推广。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完善基层行政执法人员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群众评议满意率普遍在90%以上,先后多次在总局省局会议上交流经验。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政纪处分5人次。深入开展执法作风集中整顿,不间断地开展行政督察,各类会费收取与年检彻底脱钩,行业风气实现了新的好转。市局受理的效能投诉数量同比下降46.7%,各分(市)局在地方行风评议中均名列前茅,有的还被评为免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