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2007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1-24
来源 : 市教育局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5月中旬,在省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中,我市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崂山、城阳、胶南通过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市初评,我市已有八个区市跨入这一行列。
一、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让人民充分享有教育发展的成果。在2006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2007年市政府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从秋季开学起将免费的范围扩大至民办学校及改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这项工作被纳入了政府重点办好的实事项目,市、区(市)两级财政投入近1.68亿元,全市71.5万学生受惠。在国务院尚无日程安排的情况下,我市坚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一视同仁,率先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二、完善困难群体就学政策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基础上,根据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建立健全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007年各级财政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近1.3亿元。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市属普通高校资助面分别达到在校生的7.8%、8%、90%和17%。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向农村镇及以下义务教育学校31万名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放资助金约50万元,资助市内四区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00名。通过“寒窗基金”发放资助金44.7万元,帮助149名学生圆了大学梦。完善困难群体就学政策体系及保障机制,促进了教育公平,维护了社会公平,加快了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推行校方责任险,创设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推行校方责任险作为2007年政府重点办好的实事项目,市政府投入600万元,惠及全市城乡36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120万学生。截至2008年1月中旬,已接报案277起,累计索赔金额178万元,其中结案187起,结案金额120万元,结案率67%。这项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学校安全事故风险,减轻了学校、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和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民日报》以“青岛——政府斥巨资,启动责任险 ”为题对我市实行校方责任险进行了报道。
四、积极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有了新提高。全面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推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在农村,市教育局投资700万元,用于资助22个经济欠发达镇186所中小学配备图书、微机、投影仪、体育器材;安排16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装备现代化水平。在市区,继续加强首批5所初中学校建设;投资2200多万元,开展青岛1中体育馆、16中教学综合楼等局属学校建设项目,积极建设市区优质教育资源。2007年全市新增市规范化学校49所,省、市规范化学校达到467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36%。加大中考等政策的调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2007年将青岛2中、9中、58中三所热点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名额的30%,分别均衡分配给市内四区各初中学校,有效控制热点学校班额,缓解并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对市区中小学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加快农村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适应国家职业教育“211”工程要求。胶州市直属的三所职业学校实施合并,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新征土地500亩,投资2.1亿元,建设一所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校生1万人的示范性职业学校。胶南5所公办职业学校将进行跨行业、跨部门整合,预计投资2.6亿元,现已完成规划设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改革逐步深入,参加半工半读的学生达3万人。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基地已接受首批200多名学生进行培训。
六、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强办学综合实力。2007年5月,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四方投资3.33亿元,启动中国海洋大学二期共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积极推进。2007年全市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26.78万人,各普通本科院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2006-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这些标志着我市普通高校在内涵和外延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成绩。坚持把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增加体育课课时,加强体育课师资和设施配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系列活动,总结推广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和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启动新一轮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局属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进行了评估,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推动作用。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在高考报名人数减少2046人的前提下,我市高考本科录取首次突破1.7万人。全市文理科合计本科一批次达线率达12.11%,比2006年提高了5个位次。
八、全面实施机关作风建设年和管理规范年活动,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新改观,行风建设取得新成绩。组织开展了“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进行了行政执法职权和责任分解,明确了执法岗位的职权和责任。对建国以来市教育局发布的所有现行有效或尚未明确宣布废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清理;还制定出台《青岛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办法》《青岛市校车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深入地开展调研,形成了《青岛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研》等一批优秀成果。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管理,发挥了“教育热线”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窗口作用。招生考试、教师录用、职称评审等工作实现了零投诉。今年李沧区和即墨市参评“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市)”,已进入公示阶段。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