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监局2007年主要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1-24 来源 : 市安监局
字体大小: 打印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持续平稳良好态势
  2007年,我市各级安监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认真贯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长夏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积极发挥市安委会综合监管和协调作用,会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指标持续大幅下降,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458起,事故死亡610人,同比2006年(事故7001起,死亡762人),分别下降22.04%和19.94%。2007年全市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率(GDP为3700亿元,死亡人数为610人)为0.16,比2006年(GDP为3200亿元,死亡人数为762人)的0.24下降30%。
  一是健全规范,依法监管取得成效。积极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连续6年以市政府一号文件部署年度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我市在国家安监总局的亮点。深入研究安全生产难点热点,认真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制定了《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意见》等监管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填补了安全生产的监管空白。
  二是认真部署,协同做好安监工作。07年组织召开了13次全市性安全生产会议,并召开市长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重点部署全市安全生产重点、难点工作。07年重点对影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道路交通、消防及公共安全隐患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攻坚活动;开展了60天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大型货车、集装箱运输车、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建筑施工车辆等四类营运车辆组织了30天的专项整治;在重大节日、“两会”和大型活动期间开展了8次全市大检查。通过开展集中检查和整治活动,安全发展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有效地减少了事故,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三是加强考核,确保全年指标全面完成。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责任,确定了市政府重点考核99个单位,夏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调整了安委会成员单位,重新界定了07年市区两级的监管范围。科学提出了今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9%等高于全国全省(分别下降2%和7.5%)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强日常监控、每月通报、季度分析、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和预警谈话等形式,促进了安全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安全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全年指标全面完成。
  
  ——重大安全隐患集中攻坚活动成效显著
  市安委会从2007年4月中旬至2007年10月中旬,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重大安全隐患集中攻坚活动。
  此次安全隐患集中攻坚活动主要是排查治理各个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领先性。活动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突出抓好10个事故高发、易发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一是道路交通;二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三是危险化学品;四是非煤矿山;五是海洋渔业;六是海上交通;七是建筑施工;八是特种设备;九是液化石油气经营市场;十是农机生产。此次攻坚活动同时还公布了青岛市重点整治的“十大”安全隐患,这些隐患绝大多数情况复杂,危害性大,投入资金多,政府、市民和社会高度关注。
  目前,十大安全隐患已基本完成整改。市交通委会同公安交警完成了204国道青岛段和崂山旅游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推行“两隔离”的办法对37家液氯使用单位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66个加油站安全距离不足安全隐患,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油气回收技术和布局调整的办法得以完成。黄岛石化工业区隐患,黄岛区安监分局已经成立,编25人,总投资7375万元的监控中心工程已破土动工,并被列为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危化品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的示范工程。胶州湾团岛口通航安全,团岛污水处理厂沼气柜安全,液化石油气钢瓶、运输车辆、充装站安全,小型铁矿安全等隐患均按期完成了整改任务。在攻坚活动中,各区市均公布了重点整治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胶南市投资2亿元对天元、恒源两个化工厂进行了搬迁,安置职工3000余人,即墨市筹资6亿元对服装城实行整体搬迁。全市共落实资金8.98亿元,解决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对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形势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均在19%以下;加油站、液氯使用单位、液化气充装、运输、使用单位等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海上未发生交通事故,青岛水域通航安全环境显著改善;铁矿开采秩序明显好转;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改;黄岛石化工业区项目被列为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危化品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的示范工程。
  全市5万余项隐患的整改,有力避免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平安青岛建设工作。我市开展重大安全隐患集中攻坚活动,在国家和省政府统一要求下发前开展,具有独创性,在国内属领先水平。
  2007年公布的“十大”隐患,多数是隐患群,隐患数量众多,且绝大多数情况复杂,危害性大,投入资金多,久拖未改,整改难度大,政府、市民和社会高度关注。
  
  ——小铁矿建设项目安全隐患检查与专项整治推动非煤矿山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年组织多个专项调研检查组,对分布于平度和莱西市的在探在建的16个小铁矿项目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调研。经调查认为,我市铁矿建设无序发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将其做为十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治,以安委会名义分别向平度、莱西市政府下发铁矿隐患整治紧急通知,并协调两市政府确定整顿规范的具体措施,印发《会议纪要》。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我市小铁矿开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调查报告》。
  分管局长亲自抓整治落实,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铁矿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并集中培训。数次现场督查并就隐患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铁矿所在地政府和安监部门进行了专题通报。
  经过整治,非法探采活动被依法取缔,合法矿山依法纳入安全监管渠道,铁矿开采秩序明显好转,达到小铁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如期目标。通过深入进行专项检查、整治以及通过依法实施非煤矿山安全许可制度和安全“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活动,减少了矿山数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总数由去年的392个减少到目前的309个)提高了非煤矿山的生产规模和安全生产条件,有利于改善矿山从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利于推动非煤矿山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重点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分级定责管理工作,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四个等级,明确监管单位。对一级重大危险源每季度检查一次,实行重点监控。
  在2006年进行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初步查明的1100余个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进一步核查。结合普查获取得的重大危险源有关数据、分布位置等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初步拟定了一级重大危险源的划分原则:即必须是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同时一级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能太多,保证对一级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督管理的有效实施。
  为准确实施重大危险源分级,我局组织专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分级原则,在全国率先编制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该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面综合考虑危险源的相关参数、物质特性、数量、操作条件和影响范围以及危险源现场的人数等因素,确定了锅炉、剧毒品、其他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单位划分Ⅰ、Ⅱ、Ⅲ、Ⅳ级的计算方法,保证了分级标准的可行性、操作性。为制定《青岛市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按照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管理的要求,为抓住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目标,决定首先对一级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管。依据《青岛市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结合我市现存的重大危险源的实际参数进行计算,初步确定我市现有一级重大危险源93个。
  实施一级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管。按照国家关于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危化品监管工作实际,我局编制了“青岛市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监管实施方案”。按照中央、省属和市属以下企业划分了一级重大危险源单位监管范围;开展了对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全面检查。
  按照“实施方案”,对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了全面检查,共检查一级重大危险源单位100余家次,检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0余项,经过复查各单位基本完成隐患整改,保证了重大危险源单位的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危险源单位的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宣传取得新成效
  围绕“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主题,立足创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普及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岛城行”等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技术比武活动、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展览会和专题系列宣传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吴经建副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亲自担任“安全生产月”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市安委会在广泛征求各区、市和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
  市人大、政协抓督导,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抓联动。市人大、市政协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对消防局、交警支队、教育局、建管局等部门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整体推进了面上的工作。各级消防、质监、建委、交通等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的特点,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常识、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铁路道口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用水用电用气安全等专项宣传咨询活动,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新闻媒体通过设立专栏、专版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知识,深入报道典型案例。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各级新闻媒体开设安全生产专栏27个,播发安全生产内容的稿件323篇次、公益广告1008次。市安委会还在青岛日报开设了“平安生产”专栏。
  成功举办“安全青岛文化周”。“安全青岛文化周”举办的主要目的是集中一周时间,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弘扬安全文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普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安全科学知识,展示安全生产的成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文化周期间,市安委会开展了“石化杯”全市百万职工安全科普知识答卷活动。组织“百支安全生产服务队下基层”活动,市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交通、海洋渔业、质监、科协等部门组织近20支基层服务队。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联合举办“青钢杯”安全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各区市、各部门和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都详细制订安全青岛文化周的活动方案,做到组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活动效果。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化学工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市危化品生产企业共256家,具有320万吨石油加工、60万吨化肥、70万吨化工原料、40万吨氯碱、3万吨农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危化品经营企业共1959家,其中加油站768个;拥有原油库9座,存储能力364万立方;成品油库18座,库容量40万立方;石油及化工液体码头4座,年吞吐量3200万吨;危化品运输企业57家,运输车辆1106辆(全部安装了GPS),总吨位9145吨。还有液氯使用企业39家,年使用量3万吨;液氨使用企业306家,年储存量4万吨。
  在危化品监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危化品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改进监管方式,较好地保持了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加快推进危化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标准化
  确定实施标准化的企业和达到的等级标准,树立三个样板企业。严格条件审查,避免出现反弹和走过场,截止到目前,全市有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4家,又有36户企业提出了申请,其中二级的21户,三级的15户。
  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的监控力度
  确定44户重点监控企业,推行由企业委托中介机构或聘请专家的“保健式”监管方式,其中委托中介机构的36户,聘请专家的8户。由中介机构或专家每月进行一次“诊断式”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危险度列出高、中、低,提出整改意见。企业按照中介机构或专家的意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对企业的整改情况,中介机构或专家进行验收确认,并将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逐户逐项登记在案,逐级上报。今年1-11月份,共查出隐患489项,完成整改320项,投入整改资金765.8万元。
  突出抓重点产品的安全监管
  一是抓了液氯的安全监管。出台了《青岛市液氯安全管理办法》,下发了《青岛市液氯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方案》(试行),提出了“两隔离”(液氯使用场所与大气隔离、操作人员与液氯使用场所隔离)的技术改造要求。目前,共有31户液氯使用单位投资400多万元将液氯使用、储存场所进行了封闭,增设了监测报警装置、抽风机和吸收装置,并添置了应急工具和防护设备等。对6户未按时完成技术改造的责令停止使用,2户因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转产停用液氯。二是抓了液氨的安全监管。对液氨使用企业,组织全面排查和安全检查,全市306户液氨使用企业,共查出隐患1016项,目前已完成整改657项。制定了《青岛市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三是抓了加油站的安全监管。对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逐户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并对整改加强督查。目前,有106个加油站完成了整改,其中13个加油站采取了阻隔防爆技术,65个加油站加装了油气回收装置,28个加油站进行了布局调整。
  进一步强化安全行政许可
  一是严格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发放工作,已累计发放256家;二是严格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查发放和换证工作,已累计发放1959家。三是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行政许可工作,共为23家企业办理了二类经营备案证明,17家企业办理了三类生产备案证明,186家企业办理了三类经营备案证明。四是严格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今年以来,共为34个建设项目进行了规划定点审查,为42个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和验收评价报告进行了审查。
  
  ——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有效推进平安青岛、和谐青岛建设         
  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点推介的安全项目。市安委会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平安青岛、和谐青岛建设,努力实现基层社区科学发展、安全、和谐发展。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三三三”。即: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三项机制。
  三个阶段:2005年试点阶段,确立了8个试点社区,做好指导总结工作,编写了《青岛市创建安全安全社区活动纪实》;2006年推广阶段,在外出学习参观的基础上,制定创建方案和标准,将创建工作推广到12个区市基层社区;2007年深化阶段,举办了以整个黄岛区为单位的申报国家级安全社区启动仪式,国家级安全社区创建3个,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提高。
  三个层次:制定《青岛市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并指导各区市制定各自的创建标准,引导基层社区创区标、选拔潜力社区创市标、培育优秀社区创国家乃至WHO安全社区,形成“区(市)级——青岛市级——国家级(国际级)”金字塔式创建梯队。
  三项机制:1.资源整合互促机制:把各部门开展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等各项工作资源有效整合到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形成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互促机制;2.持续推进长效机制:采取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预案演练、安全宣教、安全指标持续改进等形式,形成长效机制;3.组织考核奖惩机制:建立跨部门合作、多元参与的创建体系,定期督查和指导,与各项重点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组织考核激励机制。
  安全社区创建以来,广大市民的安全素质和技能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基层社区的安全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全市已创建220个区市级安全社区、34个青岛市安全社区、3个国家级安全社区。在2007年9月召开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的肯定和与会城市的好评。
  ——烟花爆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扎实有效
  1、零售经营专项整治。2007年1月1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07〕6号)文件,由市安监局牵头联合9个部门,建立市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共同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全市联合执法5000余人次,出动车辆1500余台次,查处烟花爆竹违法案件190余起,纠正违规经营155起,下达《整改指令书》120余份,收缴非法烟花爆竹6000余箱,依法处理217人。其中查处私存、贩运烟花爆竹大案7起,给予刑事拘留处理37人,治安拘留处理170人,其他处理16人。
  2、生产企业专项整治。针对烟花爆竹生产旺季的特点,对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肃查处发生超定员、超药量、超许可范围及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的违规行为,禁止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出现,“专管专盯”人员和驻厂督导员坚持每月不少于2次巡检,并认真填写检查、整改记录。我局对区(市)安监局月检查台帐进行了检查,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检查13次,排查和整治的隐患7处,投入资金约为210余万元。
  3、批发企业专项整治。制定了《青岛市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安监局协调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等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对11家批发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专项整治。突出以安全管理、安全装置和储存仓库为重点,对现场查出的较易整改的隐患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隐患要求列入计划,限期整改。2007年对批发企业开展监督检查11次,排查和整治的隐患21处,投入整改资金约为4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