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2006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1-04 来源 : G0030880276
字体大小: 打印
  2006年,青岛市残疾人工作围绕“办好政府实事、落实优惠政策、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融入岛城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上树立了残疾人事业和残联组织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为全市“四个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办好政府实事,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深入发展

图片说明: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在2006年安居工程启动仪式上看望残疾人。

  2006年全市总计投入资金1800万元,修建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1026户。此项工程已连续两年列入了市政府工作重点,并列为市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成为了“体现政府关怀、凝聚社会爱心、推进事业发展”的德政民心工程和文明和谐工程。在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的基础上,解决城市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也摆上了议事日程。有关部门对市内四区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问题进行了联合调研,基本摸清了市内四区贫困残疾人住房状况制定出台了《市内四区城市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实施意见》,将从2007年开始实施。

  二、落实优惠政策,残疾人获益良多

图片说明:市残联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

  全年全市共安置746名残疾人就业,完成年初任务的186.5%,为残疾人自食其力、奉献社会创造了条件。
  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青岛市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暂行办法》,对参加两项保险的残疾人个体户给予50%的保险补贴,突破了国家仅对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与补贴的要求,全国领先。今年共补贴残疾人112人,补贴金额14万多元。
  为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1209万元,为低收入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214.2 万元;向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发放救助3530多万元,救助残疾人21524人。
  元旦、春节期间全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2000多户,发放慰问金200多万元,并发放了总价值100多万元慰问物品。
  根据贫困残疾学生救助规定,为4803名残疾学生及其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发放救助奖励金186万元。
  对2251名残疾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城镇694名,农村1557名。审批盲人保健按摩机构11处。

  三、优化社会环境,残疾人事业得道多助
   

图片说明:市长夏耕在“携手同行筑安居”电视特别节目接受采访。

  举办了“携手同行筑安居”电视特别节目。市长夏耕亲临现场,动员社会各界弘扬扶弱、济困、助残的美德,积极参与和支持安居工程。节目现场就募集资金170余万元。
  海尔、青啤、青钢、青岛港、青岛供电公司、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青岛分行、青岛卷烟厂等大企业踊跃捐助残疾人事业;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再次倡导房地产企业实实在在地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荣发、太平洋、远东等地产公司纷纷捐助,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50多家市直机关积极向残疾人捐款,其中农工委系统干部职工捐款16万余元。
  市书法家协会向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50余件书法作品,市美协捐赠美术作品30余幅。市拍卖中心举办了书画作品爱心拍卖会,共拍得善款13万多元。 
  

图片说明:笑姐助残团队向残疾人贫困家庭捐赠衣被和家具。

  以网名“笑口常开”命名自发组织的一个民间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笑姐爱心团队,成员达到2000多人,积极倡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扶残助残,笑口常开”的理念。先后组织了近30次爱心助残活动,行程数千里,走访慰问了215户残疾特困家庭,为残疾人送去衣物和日用品等,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心之歌。
  刚刚成立仅半年的青岛狮子会已发展会员30多人。积极组织会员参与了赴沂蒙老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活动、为青岛的残疾人捐赠电脑和盲文词典、为残疾人捐献物资并进行拍卖、为贫困残疾人家庭送温暖等社会公益活动。
  美国JAF轮椅组织向我市捐赠了价值7万余美元的208辆轮椅,免费发放给贫困残疾人。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残疾人组织也向我市残疾人事业捐助了款物。

  四、促进事业发展,业务工作实现新突破

图片说明: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揭牌仪式。

  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创建庇护性生产班组2处,安置智力残疾人10名,为进一步解决智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经验、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市12个区、市残联联通了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残联的就业信息网络,突破了失业登记制约“瓶颈”;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执法力度;举办了青岛市首届盲人保健按摩技能竞赛,组队参加了山东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残疾人扶贫开发取得新突破。出台了《青岛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意见》。全市完成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20处,新带动扶持残疾人从业脱贫180余人。出台了《青岛市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使用管理意见》,新开发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扶持项目13个,共对22个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扶持项目的1240万元贷款进行贴息59.86万元,扶持残疾人345人。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一帮一”、“多帮一”扶贫工程,新结帮扶对子1774对。

图片说明:副市长宁经谋在省第七残运会坐地排球赛现场鼓励运动员打好比赛。

  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市残疾人田径运动会,10多人次创青岛市最好成绩。举办了2006年全国特奥帆船训练营活动。组建刚一年多的中国残疾人帆船队在远南运动会上夺得了建队以来的第一枚国际大赛金牌和三个第四名的好成绩。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上我市6名运动员获得五金一银和三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参加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比赛获得三枚金牌;在全国第四届特奥运动会举重和足球项目的比赛中,我市夺得四金两银。刚组建的特奥网球队参加2006年全国特奥网球赛就获得5金4银3铜,列金牌总数第二名。参加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获得第三名,取得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决赛资格,并有三名队员入选中国聋人足球队。组团参加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51枚金牌,获得团体总分和金牌数第三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举办了“第三届两岸五地残疾人迎奥运展风采献爱心活动”,北京、香港、澳门、台湾、青岛的残疾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参加了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文奥运的内涵。
  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展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活动;创建无白内障障碍市活动开始实施,全年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145例,其中为45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将白内障手术、精神病防治纳入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报销范围;自闭症康复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共使1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服务或补偿功能。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有5个区、市基层残联基本达到了中国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8个区市基本达到了山东省规范化建设标准。全市80%的街道(镇)配备了残疾人工作专职干事, 90%的社区(村)成立了残协并配备了残疾人工作联络员。李沧区、莱西市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县)。14个街道(镇)被命名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街道(镇)。
  残疾人事业宣传和文艺工作取得新突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青岛盲人足球队专题片。《中国残疾人》、《今日青岛》刊发了我市十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主要成果。青岛电台播出《携手同行》栏目40期,《财经日报》刊发专题6期。省、市媒体播发电视、广播节目100余条,图片、文字新闻1000余篇。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青岛演出,向全市各界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任务。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城阳、即墨、胶州三个区(市)被抽样参加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在参加省统计数据检查验收中,顺利过关。全市共有17名先进个人、25个先进单位受省、国家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