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厅2006年工作成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1-04 来源 : 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大小: 打印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对“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市政府办公厅作为市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在辅助决策、推进落实、监督反馈等政府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紧紧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坚持听政于民、问政于民、议政于民、受监督于民,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辅政新机制,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推行“双互动工作法”,不断创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在总结我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推行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双互动工作法”,就是通过承办单位与提案人的办理互动,让代表、委员理解在办理之中、满意在答复之前;通过交办机关与承办单位的工作互动,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双互动工作法”的核心是利用各种方式邀请代表、委员全程参与办理过程,使政府机关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强工作沟通,自觉接受监督,争取工作支持,实现良性互动,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建议、提案的办理质量。这一工作法的推行,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办理工作中重答复轻落实、面复不注意效果等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市政府系统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01件,较上年度增加15%,承办数量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从办理结果和市人大、政协机关反馈情况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满意率有了较大提高。“双互动工作法”作为一种成功的范例,已写进市政府关于支持政协履行职责的文件。这在全国有首创意义,得到了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被《人民权利报》、《人民政协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同时,我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也得到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省、市领导也多次批示表扬,省政府张昭福副省长在2006年5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呈报的“重视答复环节,推行办理互动”上批示:“双向互动好。办理建议、提案行之有效,可推广运用到处理来信来访和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中”。
  二、坚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政府决定相结合,不断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决策是政府行政的首要环节,围绕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我们重点在规范程序、集中民智和反馈监督等环节作了改进和加强。
  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研究提出了“关于制定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建议”,首次从决策备选方案、风险预测、成本分析、专家评审意见、听证公示情况、外地做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7个方面,对市政府重大决策方案的形成过程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会前通过信息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决策参考资料,作为非利益相关部门的第三方资料,呈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的客观、充分信息。共围绕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议题,搜集和编发决策信息专报38期312条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民生的重要决策坚持事前公开听证或社会公示,同时对重大项目决策坚持事前专家评审咨询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去年以来,对出租车管理条例修改、污水处理费价格变动等问题都按要求进行了社会公示或听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进一步创新民意表达和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搭建“市民月市长热线周活动”平台,广泛征集社情民意,调动群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在2005年组织开展“市长热线周”的基础上,2006年的“市长热线周”进一步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参与方式,改变以往被动应答群众“个别”电话提问的做法,突出了“问计于民,共谋发展”的主题,事先精心设计、筛选确定了市民关心,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就医”、“入学”、“就业”、“供热”、“停车”、“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新农村建设”等9个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听取或征求市民意见,着力解决“共性”问题,引导市民将关注焦点与政府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提高建议进入政府决策的效率,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整个活动共接到电话514个,短信1028条,网上留言240条,九位副市长先后与117名市民交流了132个话题,现场解答问题83个。共有8条建议荣获“2006年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优秀市民建议奖”,其中“关于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管理的建议”获一等奖。市民的许多建议、意见进入政府决策。
  此外,我们坚持把社情民意作为监督、审视政府工作的“镜子”,不断改进政府决策和执行落实反馈机制。如在市办实事的办理工程中,尝试引入媒体督查,适时组织责任部门和新闻单位现场推进、现场报道,月度情况通过青岛政务网对外公布,季度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实现了媒体督查、社会监督与行政督查有机结合,促进了实事项目的顺利进展。
  三、更加关注民生,建立和创新舆情汇集分析机制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市政府办公厅坚持以“反映群众呼声,把握社会动态,服务领导决策”为宗旨,综合运用信息、市长公开电话、政务值班、建议提案办理、信访、社会稳定等渠道和手段,建立和创新了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积极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车。
  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点面结合、上下畅通、快捷高效的信息搜集网络。在原有政务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在12个区市增加48个基层直报点,同时,将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群团组织、民间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等纳入信息采集网络,目前,社情民意搜集网络遍布全市280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我们不断创新社情民意搜集方式。一是每季度组织一次社情民意调研,深入街道、社区,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信息分析会等方式,搜集社情民意信息。三是利用互联网获取即时信息。四是进行随机电话调查。利用青岛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征询群众对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评价,汇总分析,掌握群众满意度量化指标,从中获取群众关注焦点。
  扩容升级市长公开电话系统。新增人工座席7个,实现16路人机交互语音应答和4路传真,共30路线路,实行24小时人工接听和中、英文双语接听或自选电话留言,为市民和呼叫对象提供建议、咨询、求助、投诉等高效能服务。新系统2006年1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受话量已达到82934件,是2005年全年(47488件)的近两倍,有效缓解了市长公开电话“拨打难”的问题。进一步整合网上政府信箱资源。在青岛政务网首页建立了由“市长信箱”和68个政府部门或单位“网上信箱”组成的网上“政府信箱”并正式运行,网民可在青岛政务网上的“政府信箱”中,向市长信箱或任一部门或单位反映问题和建议意见,邮件将自动导入市长信箱或部门金宏办公系统中进行办理,同时将办理结果在青岛政务网上公开。“政府信箱”的启用,使社情民意渠道更加畅通,进一步促进了政务公开。2006年受理21266件,其中“市长信箱”10089件,是2005年(707件)的14倍。
  建立了社情民意分析报告制度。我们坚持把社情民意分析作为社会形势分析的有效途径,将社会形势分析与经济形势分析同等看待,综合分析各方反映,准确把握社会脉搏,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加快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共形成季度社情民意分析、重大节日前社情民意分析和网上社情民意分析报告10个,搜集社会各阶层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类社情民意信息共计26大类4541条次,社情民意分析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并促成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顺了群众情绪,化解了社会矛盾,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第1期社情民意分析报告上批示:“市政府办公厅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好,向大家表示感谢!要加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注意广泛搜集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更加了解市民的要求和愿望,更准确地把握社会的动向和城市脉搏。”
  坚持市长公开电话来话来件分析制度。每日编发《昨日来话摘要》,每周编发《一周市民关注热点》,每月编写工作月报上报市领导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重大紧急情况,随时编写专报,为领导全面把握社会动态、指导工作和科学决策服务。2006年编发《昨日来话摘要》365期,市领导批示89件次。针对群众来话来信反映比较集中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完成社情民意调研报告8篇,市政府领导批示率100%,在为领导当好参谋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市长公开电话(网上政府信箱)成为市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政府与群众互动的平台,“集民智、解民忧”的窗口。
  探索建立网上信息监控、搜集、引导、处置和分析制度。针对当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左右和影响社会舆情发展趋势的实际,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信息监控和引导。高度关注网上社情,及时对本市、境内和境外网站上的新闻报道,以及读者评论、社区论坛等交互式栏目上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及敏感、热点问题的监控和引导,及时提出处置建议,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如去年5月份,市区东海路地下通道施工路面出现塌方,影响了交通,有关部门在紧急处置事故的同时,积极组织在青岛新闻网上及时发布有关情况,疏导网民情绪,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好评,称“青岛市政府是透明的负责任的政府”。
  四、实施“全过程控制”,首创扁平化督查工作机制
  广泛听取民意、吸收民意、落实民意,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2005年开始,我们把征求市办实事作为“市民月”活动的一项重点,向社会广泛征求市办实事建议,使市办实事真正体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5年、2006年确定的12件实事、10件实事项目中分别有4项、3项直接来自市民建议。在2007年的市办实事项目征集、筛选过程中,共征集市民提出的相关建议179条,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市办实事建议。
  首创扁平化督查工作机制,市政府决策效率进一步提高。引入“全过程控制”理念,对市办实事逐项细化、量化工作目标,落实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责任,建立了纵向三级目标责任体系和以月度时间为轴线的横向工作进度计划体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考核”。这一创新,有效地实现了督查工作的扁平化,进一步提高了落实效率。2005年,12件市办实事,无论是完成进度,还是完成质量都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群众满意率达到81.36%。2006年10件市办实事到12月上旬已全部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我们将“全过程控制”逐步延伸到《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项目、奥帆赛前88项重点工程等工作的督查,定期调度、跟踪督办、现场协调、实地督查,协助领导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推动了决策落实,彰显了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去年以来,共立项督查市政府重要会议决策事项4430项,领导同志批示事项3866件,办结率分别为99.5%和98.1%。督查工作受到市以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领导批示表扬多达13人次。2006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全国政务督查工作研讨会,我市作为参会的唯一副省级城市,介绍了“全过程控制督查”的做法;9月份,省政府办公厅也以《政务督查》向全省推广了这一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