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贸委2005年成果展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6-01-09 来源 : 市经贸委
字体大小: 打印

  2005 年,经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经济运行步入高增长平台,经济指标创七年来新高。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30亿元,同比增长29%左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是近七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全年总量将突破83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前移三个位次,增幅居第二位。

  ——船舶、汽车、家电三大产业集群率先凸起,青岛大造船的百年梦想成为现实。海西湾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年产能力近期为200万载重吨,远期为468万载重吨。曲轴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港口机械项目落户。乘用车整车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上汽通用五菱在青建立北方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近期为10万辆、远期30万辆。100个家电配套产品促进了我市家电产业向“品牌+品牌”集群式发展。

  ——“民营为先”迈大步,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2005年,预计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上缴税金140多亿元,出口创汇 80多亿美元,同比将分别增长21%、24%和 33%左右,分别占全市的42%、30%和50%,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2005年11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民营经济现场会,重点推广了青岛发展民营经济经验。

  ——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巩固提升。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国际化水平,全年实际引进外资1.65亿美元。成功引进韩国新韩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5处社区商业中心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商业社区,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受到商务部通报表彰。新建和改造“农家店”600处,即墨服装等4大批发市场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十位。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个,重点支持新产品27个,安排重点技术创新项目616项。海尔等1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综合评价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海信集团研发的视频媒体处理芯片结束了我国彩电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历史。扎实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市40余家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并由控制生产源头向研发设计源头推进,目前我市万元GDP能耗等主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

  ——成功摘取“中国品牌之都”桂冠,被誉为青岛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全年新增驰名商标1件,总数达到11件;中国名牌13个,总数达到44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5个,中国名牌和全国质量管理奖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在首届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选中,三个产品席位中夺得两席。我市还拥有山东名牌产品15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22件;青岛名牌215个,青岛市著名商标171件。青岛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

  ——我市荣膺“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城市”之首,“三绿工程青岛模式”向全国推广。全市无公害蔬菜检测点达到171家,市区生猪肉市场入市备案管理办法日趋完善。我市被命名为“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城市”,以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绿色消费社区”和“奥运食品工程”为代表的“三绿工程青岛模式”向全国推广。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知识产权、“诚信青岛”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财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金融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明确全市五大行业、五个重点税种和100户重点税控企业,建立招商引资税收评价体系。前11个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5.5亿元,增长31.5%,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7.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金融辐射力、产品创新力和经济支持力进一步增强,到12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将分别达到2830亿元和2230亿元,比年初增加400亿元和32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成功举办汽洽会、欧合会、时装周、材料周、食博会五大会展,在搭建对欧、对日招商平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组织承办第二届“汽洽会”,来自欧美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180家企业和内地500多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签署600多项合作意向。材料周圆满成功,洽谈解决高新技术难题100余项。时装周参展商创历史新高,共实现贸易成交额14亿元。首届“中国—欧盟企业合作会议”,吸引欧盟12国家、22个商会的240多位代表来青参会。

  ——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被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评价为“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全面实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直通车服务成员单位已达40家,市、区(市)两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无缝隙覆盖。全年各成员单位共为企业办理各类服务事项近万件,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高绩效机关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诚就竞合”政务品牌建设,组织开展处长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述职评议,主要做法和述职报告编辑成册,市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市机关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委作为惟一市直部门作了典型发言,荣获“山东省文明机关”称号。

  ——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对全系统3594名党员深入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全市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稳步推进退出企业党组织属地化管理移交,经贸系统共有54户企业进入移交名单,占全市移交总数的63%。积极做好涉及经贸行业的38项创城指标,“诚信青岛”网站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