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青岛市的办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有序、理性反映解决问题和新的《信访条例》强调畅通信访渠道的工作思路,积极在拓展畅通办信渠道,引导群众通过写信反映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以逐步扭转群众越级信访、集体上访的被动局面,我们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不断加强和改进办信工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办信“三绿”工程,为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了“窗口”、“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创建平安青岛和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提出要求,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反映解决问题,我们积极在拓展畅通办信渠道上下工夫,建立实施了绿色邮政、绿色信箱、绿色邮箱的办信“三绿工程”,为群众依法、有序、理性反映问题提供便利条件。一是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群众来信免贴邮票的“绿色邮政”制度。在2004年十二区(市)实行群众来信免贴邮票“绿色邮政”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市信访局又与市财政局和市邮政局联合下发文件,将“绿色邮政”制度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市、区(市)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镇(街道办事处)三级。从今年5月1日起,青岛市辖区内,群众写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的信函,只要在信封右上角注明“群众来信”,都可免贴邮票。通过实行“绿色邮政”制度,大大方便写信群众。今年1-7月群众写给青岛市一级的来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6%,其中5、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了78%和99%。今年1-7月份群众向青岛市以上越级写信下降28%,向各区市写信数量增长了30%。二是在社区、村居建立了“绿色信箱”制度。市北区、城阳区等区市,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普遍在辖区的村庄、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书记、区长和民情民意信箱,群众的信件可以直接投入信箱,向书记、区长及有关单位领导反映。区市委和政府督查、信访等部门,建立了联督联办制度,对领导阅批的“绿色信箱”群众来信,逐件督办反馈,提高了办理质量,大大方便了写信群众。目前全市共设立“绿色信箱”1000多个。三是在青岛市和区市两级建立了网上“绿色邮箱”制度。青岛市、各区(市)和市直单位在互联网、青岛政务网开设了书记、市(区)长、局长“绿色邮箱”,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快捷方便地给各级领导反映问题,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反馈。今年以来,网上“绿色邮箱”点击率达上万次,每月通过网上“绿色邮箱”反映解决的问题达数千件。
该项成果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以及在社区、村居建立“绿色信箱”制度,这在全国是首创,具有创新性,这不仅是给群众写信反映问题省下几角钱的问题,而是党和政府加强与群众联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增强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拓宽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反映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偿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国家信访局和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省信访局已在全省推广“绿色邮政”制度。二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法治在线》等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栏目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新华社等一大批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也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报道,在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不仅是青岛信访工作的荣誉,更是整个青岛市的荣誉。三是具有扎实的实效性。通过实施“三绿工程”,一方面使群众更便于直接向有权处理问题的机关写信,结合办信“三见面”等制度的实施,更强化了基层领导的责任,实现了信访工作的“两个下移”,提高了来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对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的写信反映解决问题,建立起了有效的保障机制;再一方面,通过实行“三绿工程”,大大减少了越级写信和越级上访量,达到了以信化访的目的。“三绿工程”实施以来,群众向青岛市以上越级写信下降28%,向区市写信数量增加了30%。群众上访量也出现下降,为扭转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和集体上访的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