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委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3-07-24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农委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开展“两项活动”,进现场、解难题、促开工,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加速提质,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
  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了十大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十大工程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带和社区产业园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14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70%。平度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市,全国共认定21个。二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上半年,新发展农民合作社754家、家庭农场178家,其中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52家,重点支持20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对我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进行科学规划,莱西东庄头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首次争取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培训工程,上半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万人。引进先正达等2家种子企业,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全市小麦良种率达到100%。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建成,推介发布30项农业主推技术和70个主导品种。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推介。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岛国际蓝莓节暨中国国际蓝莓大会,组织20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第十五届香港食品展,举办了青岛名优农产品推介活动,达成合作意向36个、合同贸易额3.6亿美元。推进地产农产品直销城市社区,组织108家合作社、生产基地与38个城市社区实现结对销售。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了生产企业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和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区市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本建立,培训质量监管人员300多人。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查获假冒伪劣农资9.4吨。组织农产品专项监测7次、抽检农产品656批次,在农业部两次例行抽检中,基地蔬菜合格率达到100%。组织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累计达到316个。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二、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上半年,全市开工新型农村社区52个,占年度计划的52%,其中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以上的29个。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对100个社区均聘请高水平规划机构进行规划设计,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目前已有66个社区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201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20余项政策文件,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制定了鼓励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八项优惠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支持体系。三是深入现场解难题。组成6个工作组,对口负责1个区市,深入现场排查摸底,对100个社区全部排查一遍,排查问题321个,目前已解决296个,占92%,其余25个正在积极协调落实,累计为社区和企业协调解决资金3亿元。四是强化督查落实。开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绿色审批通道,建立了市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和部门联动帮扶机制,纳入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100个社区全部建立工作台帐,建立了动态调度管理机制,及时调度,跟进落实。五是加强宣传培训。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培训社区建设业务骨干300余人。开通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网,采取领导专访、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专家论坛、印发社区建设40问、刊发评论员文章、典型报道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产资源,破解农民融资难题。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统一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对6大类、41个问题明确了政策界限。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启动了7个镇(街),21个村(居),涉及4807户、20773亩土地,目前试点村已全部完成实地测量工作,预计7月底完成首轮试点工作。二是启动实施农村“四权”担保融资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担保融资工作的意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居民房屋、林权开展担保担保融资工作,促进金融资本与农村资源融汇。目前已与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农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授信贷款8700万元。
  四、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
  面对今年夏粮“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播种面积少、灾害威胁大”的不利条件,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毫不松懈、环环紧扣,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夏粮实现“十一连丰”。预计小麦平均单产431.6公斤,较上年增加2.1公斤,增长0.5%;小麦总产量170.5万吨,为夏粮历史第三好水平。一是深入开展科技服务。从播种到收获,市农委先后出台了5个技术管理指导意见,启动了千村万户科技行活动,组织100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民生产难题2000多个,实现了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二是着力抓好高产创建。大规模、整建制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实施了1个市和2个镇的整建制创建,建设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48个、玉米44个,示范片全部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据测产,小麦示范片平均单产达到602.8公斤、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7%。
  五、强化政策落实促增收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切实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强化政策争取和落实。上半年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共5000多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产业化项目贴息资金1452万元,支持九联集团发展。全市落实农业“四项补贴”6.77亿元,约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38元,目前农资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已全部发放到户,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正在积极发放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全面推广了蔬菜大棚保险试点,新增马铃署保险试点,小麦、马铃署、蔬菜大棚政策性保险查勘定损11.7万亩,减少农民因灾损失828.8万元。二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制定了《2013年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重点扶持150个经济薄弱村庄,培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三是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上半年共修建机电井11眼、村内安全引水管线48千米,修建村内水泥路面67.5千米。
  虽然上半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不够平衡,农民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民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全面推动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二是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高端高质高效农业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节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着力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工作督查指导力度,全面推动社区建设提质增速。四是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