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市规划局始终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战略,以开展全市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活动和集中专项服务活动为载体,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规划服务,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推动和攻坚破难作用,较好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
一、坚持全域统筹,加强科学规划,规划编制成果丰硕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城乡规划编制力度,科学谋划城市功能布局,引领城市品质提升跨越。
1、全力助推蓝色经济,扎实做好“一谷两区”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工作。以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和建设胶州湾北岸“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实现蓝色跨越为目标,高起点组织编制了《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该规划成果已于2013年2月20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开展了30平方公里红岛片区及30平方公里软件科技城的城市设计,计划7月底完成正式成果。同时,积极做好北岸城区市级重大公共设施用地功能布局、选址论证、项目招商和设计招标工作。修改完善了《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并在提报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后按程序正式交付西海岸管委,指导协调并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启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13年2月20日上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我局结合常委会审议意见配合蓝色硅谷委员会做好蓝色硅谷核心区总规的后续规划成果的完善工作;同时配合规管委完成核心区内其他片区的控规编制及技术审查工作。
2、高效规划环胶州湾岸线保护,强化资源保护和空间管制。严格落实市人大审议的《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决议,结合市人大审议意见和市政府工作部署,于2013年1月17日前完成了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界桩启动工作,共设立三处(6个)界桩。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胶州湾岸线整理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实施方案》,并已整合完成胶州湾岸线整理详细规划,并提报市政府专题会研究通过。
3、支撑城市远期发展,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果。一是完成新机场选址论证工作。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承担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新机场的规划选址论证,自2012年起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新机场选址论证工作,从资金测算、城市空间战略、综合交通体系、对城市负面影响以及服务半岛区域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了必选,提出新机场选址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常务会及城规委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完成初稿、专家评审及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的基础上,正结合胶东国际机场交通组织体系规划进行深化细化;《青岛市主城区停车场规划》已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进行调改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扎实推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重难点工程取得积极突破,地铁2号线规划手续办结,地铁近期(二期)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蓝色硅谷线前期工作稳步开展。
4、落实城乡统筹,助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工作。《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同时根据大沽河指挥部的部署,我局于3月份对大沽河流域十五个节点的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调度,并制定了《大沽河节点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用以指导大沽河流域各节点规划建设。
5、强化专项规划编制,多头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一是组织编制火车站周边区域改造详细规划和西部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已完成了初步成果。二是组织编制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改造总体规划和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2013年1月16日上报市城规委审议并原则同意。目前,正按照中山路改造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浙江路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交通市政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园林景观专项规划以及外立面改造城市设计等工作,同时开展了潍县路19号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三是组织编制大港老港区及周边区域转型改造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目前已经完成了现状调研分析、设计任务书等工作,待编制计划批准后立即发布招标公告。
二、创新管理理念,优化服务举措,规划效能全面提升
积极解放思想,把优化服务作为规划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突破惯性思维,采取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在规划管理体制和举措上不断创新,努力实现“程序最简、办理最快、服务最优”的工作目标。在我市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活动和集中专项服务活动中实施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四项创新举措,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被列为宣传典型。
1、大力实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四项创新措施。我局积极转变思想,强化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对现有规划工作机制尝试大胆改革,重点推出四项创新举措,即:创新规划指标审核模式、创新日照分析复核模式、创新规划技术服务收费模式和创新建设工程报建审批发证模式。自五月份实施以来,仅规划指标审核和日照分析复核这两项工作模式的创新就为企业节约了10-20个工作日。
2、规划审批提速增效。同时,在“容缺受理、虚拟审批”的基础上,我局对审批环节进行大幅精简,重点项目改为建筑方案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一举措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9天压缩到29天,提速70%,大大缩短了建设单位的开发建设周期,经粗略估算可为企业降低30%的综合开发成本。
3、重点项目特事特办。重点针对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835个重点建设项目,一一做到任务分解,坚持一周一督办,并根据其重要程序时间节点,进行提前督办和事后督查,及时研究处理落实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布置抓好下步工作。截至6月20日,一是204个市级重点项目由我局直接提供规划服务的共75个,已有43个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手续办理完毕;10个项目部分发证;3个已核发选址或条件;11个项目已批准方案;8个项目正在前期方案论证。二是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由我局直接审批或备案的项目共182个,其中已完成审批手续的项目共127个,其余项目中有24个项目已进入正式审批手续,31个项目相关部门或区市政府正在结合政府财力投资计划、招商引资情况开展前期研究。三是在今年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共计73个社区已完成规划方案,已组织建设施工43个,剩下的社区正在积极委托规划编制中,已经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四是涉及危旧房和保障性住房规划服务工作,完成了59片就地安置项目的规划方案论证,并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对33片异地安置项目已于5月16日向市土地储备中心出具规划意见用于危旧房改造融资工作;今年六区及高新区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0套,共提报计划开工项目50个,目前27个项目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个项目已批准建筑方案,8个项目已批准规划方案,8个项目已提出规划设计条件,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土地预审等手续,尚未申报规划手续。
三、构建综合的规划评价体系,推行“阳光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围绕全面打造“阳光规划”政务品牌,尊重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建立起以群众评议、社会评价、专家评估为主导体系的规划评价体系。
1、阳光规划力度增强。畅通政务公开、规划公示和信访渠道,广开言路,对关系民生的重点规划项目,充分征求采纳公众意见和建议;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建设,依托青岛城乡规划展览馆为平台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参观团队678个,团队总人数33518人次,普通参观48781人次。公示建设项目58个,收到公示意见452份。
2、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审议重点规划实行常态化,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召开市城规委执行和审议委员会会议3次,分别研究了《2013年城乡规划编制初步工作计划》、《青岛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改造总体规划汇报》和《危旧房改造项目规划论证情况汇报》等36个议题。
3、积极借助“两线一网”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听民意,解民忧。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政务公开,今年上半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09条,其中在局政务网站发布信息1287条,在市政务网站发布信息22条。认真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300个,全部在规定期限给予答复。
回顾上半年工作,规划局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部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已臻完成,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半年要着力做好: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全力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董家口临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继续细化深化相关规划成果。
二是在《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研究和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继续积极深化推进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及城镇化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活动和集中专项服务活动的总体部署,跟踪服务项目建立联系渠道、强化常态化工作措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规划实施、项目落地创造良好地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