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大干300天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的要求,扎实推进城管执法“五项工程”,重点治理影响街面环境秩序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为民执法能力和水平,市容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一)实施精品街居工程,提升城市品质。
以迎办2014青岛世园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一是继续整改提升户外广告。在严厉查处新增违法户外广告,巩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经拍卖设置尚在使用期限内的高炮广告的疏导处置工作。上半年,全市共拆除高炮广告20余处,拆除各类户外广告7.74万平方米。二是加大门头牌匾整治力度。以世园会周边及主干道两侧等重点区域作为整治重点,兼顾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继续扩大门头牌匾整治规模,提高门头牌匾设置水平。将门头牌匾整治与建筑立面整治相结合,做到整体规划、全面提升。对违法设置和破陋不洁、存在安全隐患的门头牌匾组织拆除,全市已整治门头牌匾6.83万平方米。启动门头牌匾品质提升行动,以世园会周边、沿海一线、主干道两侧等重点区域为重点,使门头牌匾体现青岛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内涵。三是加强城管执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毁树毁绿行为,上半年,共查处结案各类毁绿案件23起,责令恢复绿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强化市政道路施工专项检查,规范、查处市政道路施工行为80余起。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检查,责令存在安全隐患的100余家餐饮单位实施整改。
(二)实施便民摊点设置工程,提升服务功能。
加大重点道路和重要区域占路经营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整治跨门经营、游商浮贩、露天烧烤等问题,上半年共查处取缔各类占路经营7.5万余处次。一是坚持疏堵结合,通过市场建设、便民摊点群设置和地产瓜果进社区等措施,规范疏导经营业户有序经营。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各区市对学校周边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整治档案。设置各类警示、告示牌67块,强化学校周边巡查频次,在上下学期间安排固定人员值守,查处路边占路经营1400余处次,设立学校周边物防设施23个。三是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组织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开展了两次应急实战演练,以整治占路烧烤行为和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对初露端倪的露天烧烤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查处露天违法烧烤经营行为490余起,依法暂扣炉具等相关涉案物品330余件套,有效遏制了露天烧烤蔓延势头。
(三)实施数字城管工程,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层级负责、责任明确”的原则,依托市、区两级数字化监督指挥平台,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万米单元网格,建立完善问题办理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建设。加大对相关区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的指导和调度,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已完成系统平台建设,平度市、黄岛区建设基本完成,胶州市、莱西市已完成前期论证和建设方案。二是不断完善系统运行。组织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更新,亮化及广告牌匾等基础数据更新项目已完成招标。启动了青岛市数字化城管二期项目立项工作,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评审。指导原市北区和四方区对数字化城管系统进行整合。三是抓好案件处理。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27.17万件,结案26.53万件,结案率为97%。严把结案关,全市不规范案卷由去年同期的5%下降至0.1%。
(四)实施拆违工程,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的意见》,坚决遏制并严厉打击各类新生违法建设行为,按计划拆除存量违法建筑,重点组织清理拆除世园会周边、崂山风景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违法建筑。截至5月底,全市已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00余处,44.9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生违法建筑500余处,10.3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1500余处,34.6万平方米。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了青岛市查处违法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二是强化源头监管,坚决遏制新增。共组织监督检查在建工程2060栋,2564万平方米,在建工程建设违规率控制在5%以下。三是组织开展了春季“集中清违月”行动,集中拆除了大批影响市容环境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73处、10.12万平方米。四是会同崂山区对崂山风景区“一区三线”可视范围内违法建筑、乱搭乱建等进行整治,已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0余处、近4万平方米。起草了《胶州湾环湾岸线陆域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完成违法建筑摸底排查,共300余处、1.6万平米。
(五)实施管理创新工程,提升队伍形象。
一是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细化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对379项处罚事项,划分了1871个裁量阶次。推行了“三步式”行政处罚模式,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先教育规范、再责令整改、最后依法处罚”,并将实施范围在网上进行公示。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与街道办事处和街道相关部门、居委会的工作联动,加快城管示范社区建设。在全系统推广李沧区“1122”工作机制(“两个1”即城管执法人员、街道办事处人员进驻社区发挥指导协调作用;“两个2”即2个社区工作人员、2个物业工作人员在社区发挥联络巡查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是强化队伍管理。制定完善了队伍建设考核、队伍着装、车辆管理等制度,上半年共检查在岗执法人员413人次,内务管理28个,罚没物品仓库16个,纠察43次。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城管执法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城管进社区、便民摊点群、门头牌匾整治、数字化城管等重点工作面上推进不均衡;难点顽症治理仍以集中清理整治为主,缺乏长效手段和机制;队伍规范化建设及协管员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改进提高。
(一)健全机制,加快“四化”建设。
一是加快网格化建设,落实网格责任,实现重心下移,努力形成全域覆盖的城管执法网络。二是加快社区化建设,做到服务前置,大力推行城管进社区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三是加快联动化建设,注重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与互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城市管理。四是要加快数字化建设,整合技术资源,加快建设速度,扎实做好各级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建设运行工作,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二)真抓实干,完成四项任务。
一是抓实创城工作,严格对照创城测评标准,进一步强化创城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彻查存在突出问题,确保问题整改落实。二是抓实清违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的意见》,着重抓好沿海一线、胶州湾岸线、崂山风景区的清违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勇于攻坚克难,注重源头治理,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三是抓实队伍建设,制定《青岛市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加强执法人员特别是协勤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抓实舆论宣传,不断完善新闻宣传和舆情处置工作体系,积极应对网上舆情,切实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为城管执法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力推进,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便民摊点功能提升。按照保留规范、清理取缔、整改提升的方式,明确辖区内占路市场处置意见,更加注重服务功能提升,合理设置摊点,引导商贩进市场经营。二是门头牌匾品质提升。一方面抓整治,拆除整治规格不一、材质低劣、破旧不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群众反响强烈的门头牌匾。另一方面抓提升,遵循整齐规范、一店一匾、一街一景的设置原则,充分尊重经营业户的意愿和单个门头牌匾的设计风格,在规范中展示个性,体现青岛特色,增加文化内涵。精心选择具有一定文化代表性的路段、重要节点实施重点打造,着力打造门头牌匾品质提升示范路(段)。三是户外广告整改提升。重点对世园会周边、城市中心区域范围内的高炮广告妥善疏导处置,力争全部拆除。四是环境保障能力提升。结合创城迎检测评、世园会环境保障、啤酒节等节庆赛事活动,继续加强执法巡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