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公安局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及广大公安民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为目标,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根本标准,着力深化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认真做好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安全监管、服务群众、优化发展环境等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一、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深度净化社会治安环境。针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先后开展了春季攻势、“打黑恶、反盗抢、追逃犯”、平安青岛“破案会战”等专项行动,保持了对各类刑事犯罪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上半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6万余起,逮捕犯罪嫌疑人3100余名,抓获逃犯1460余名。侦破抢劫、抢夺、盗窃案件1.4万余起,破获毒品案件471起,打掉恶势力和痞霸团伙117个。全市命案侦破率达98.4%,命案数量同比下降10%。深入开展“食安青岛”专项行动,共侦办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3名,捣毁黑作坊、黑窝点150处。组织开展“净网行动”,上半年,共破获网络犯罪案件440余起,抓获嫌疑人580余名。严厉打击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共破获案件200余起,追缴涉案资金2635.7万元。
二、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着力控制好社会治安秩序。上半年,共投入社会面巡逻力量50余万人次,处置各类警情69.8余万起,查处治安案件1.3万余起,参加抢险救援任务180余起,救助群众8.1万余人次。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节期间,广大公安民警放弃休息、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欢度节日营造了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共查办“黄赌毒”案件1150余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860余名。推进“天网”工程建设,组织开展“最稳定、最安全、最满意”社区创建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夯实了社会平安的基础。上半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5.8%,其中多发性侵财犯罪警情同比下降7.9%。
三、切实抓好安全管理,维护全市公共安全形势稳定。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公安机关最大的责任,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物品管理等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保持了全市公共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行·你我他”行动,整改市级以上危险路段38处,在重点路段增设安全警示牌、宣传牌、爆闪灯等交通安全设施。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共查处酒后驾驶1800余起,超员、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26万余起,侦破肇事逃逸案件40余起。开展大货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共查处货车交通违法行为4万余起,211名驾驶人被列入从业“黑名单”。着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渠化路口1300余处,优化信号灯配时26处,对伏龙路、丹山路等居民小区开展微循环改造,对胶宁高架等重点道路进行交通调流。成立交警路况播报队伍,每天实时发布路况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服务,在社区和农村组建交通协管员队伍,在全市出租车、私家车、公务车中开展“红飘带在飞扬”活动,组建14个“文明交通宣讲团”,提供宣传服务12.8万余人次,提升了全社会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上半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5%、34.4%和29%。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积极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立法,深入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中小旅馆、物流仓储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餐饮场所五个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整改火灾隐患4990余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单位129家。上半年,共出动警力 3.1万余人次,处置火情157起,火灾事故起数下降26.5%,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对416家涉危涉爆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市没有发生涉危涉爆安全问题。
四、开展 “警企服务深化年”活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 “警企服务深化年”活动,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速行政审批服务。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建立涉企24小时户籍服务制度,民用爆炸物品购买申请、运输申请,重要工程爆破作业及工程验收审批时限缩短1/3以上。推出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在消防、治安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审核前置、安全培训等服务。主动服务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大项目联络员制度,对地铁、董家口港区等重点项目先后成立专项工作组140余个,增设警务室20余个,对世园会、蓝色硅谷等重点项目周边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对董家口等港区实行出入境“口岸零待时”服务,对铁路客运北站安置区项目提前规划设定门牌号,对全市73个市级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式消防服务。深入开展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双月奋战”活动。共走访排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2700余家,收集意见建议1800余条,为全市283个重点项目帮助解决难题920余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170余个。
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提升执法服务效能。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着力规范执法工作。对110接处警、交警执勤、案件办理等执法行为进行全程管理,完善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服务窗口的社会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开展公安监管场所“法治文明窗口建设年”活动,建立社会化的监所医疗服务管理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在押人员提供视频会见,打造“阳光监所”新模式。着力创新服务举措。全面推行居住证度,在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办理证照、义务教育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组建交警社会服务专网,在车行、驾校、机动车检测站等81家社会单位为群众提供车驾管、违法查询等交警服务。积极争取我市成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出境城市,试行公民出国境申请网上预约受理,为外来人员提供就进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上半年,共办理出国境申请2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1.7%。在全市开展“黄手环”工程,为我市孤寡老人免费发放爱心黄手环1.8万余件,找回走失老人30余人次。着力完善网上服务新平台。加强“青岛公安”微博管理运行,与网民实时互动交流,全天候提供网上服务,“青岛公安”微博品牌进入全市政务微博先进行列。加强公安外网建设,上半年共受理网上咨询4000余件,办理网上业务和服务事项2.5万余件。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部门淘宝店铺“青岛车管淘帮办”,群众可以在网上办理补领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号牌、异地年审委托函等业务,好评率达100%。
六、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的履职能力。把队伍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严管厚爱方针,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十项规定,实行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制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建立暗访调查机制,组织开展“五条禁令”集中教育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警风。着力密切警民关系,深入开展包社区、包农村、包企业、创满意“三包一创深化年”活动,共走访居民29万余人次,开展“请进恳谈”活动86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450余条。在全省组织的“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暨“双争”表彰活动中,我局10个单位被评为“齐鲁先锋警队”、24名个人被评为“齐鲁先锋警员”,王弘山同志当选全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
当前,公安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多发性侵财犯罪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治安问题仍然存在,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中的隐患还有不少,公安执法服务中还有不规范、不文明的地方。下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和改进各项公安工作:一是深化“平安青岛”破案会战,以多发性侵财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食品药品犯罪、毒品犯罪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牢牢控制好社会治安秩序。二是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创建最稳定、最安全、最满意社区,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三是建设民生警务平台,整合“青岛公安”微博、公安外网等服务资源,开通“9600110”公安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