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3-07-24
字体大小: 打印
  2013年以来,市教育局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主线,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进展顺利。经国家统计局测评,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之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海洋教育、家庭教育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全域全面推进,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上努力突破
  1.全面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坚持市、区(市)联动,新建学校与提升现有学校办学水平并进,全面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67万平方米教育设施(含改扩建),市“千万平米”教育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教职工住宅项目奠基、教学楼正式开工,青岛美术学校和中心聋校开工建设,2中分校将于秋季投入使用,其他普通中学和青岛盲校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以加快学校内涵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小班化建设为突破口的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2.着力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品质。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优势,研究制订《青岛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市本级投入7070万元,加强现代化教育装备配备,已申请在我市建立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打造蓝色海洋教育优势,完成小学《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材改版和初中教材编写工作,扶持加强30所海洋教育特色中小学、20个职业教育海洋类专业和本科高校4个涉海重点学科建设,成功举办2013年全国中小学海洋教育论坛。着力打造教育国际化优势,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批准9中中美班等3个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事宜正在洽谈中。
  二、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教育体制改革上努力突破
  1.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定实施《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崂山区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启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完善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普通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名师、名校(园)长培养工作,为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2.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省支持,推进中、高职“3+2”、中职与本科院校“3+4”改革试点,3所中职学校被批准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开展“3+4”招生培养试点,140名中职毕业生有机会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具有“3+2”招生资格的学校由17所学校增至26所,招生规模由5200人增加至6700人,居全省各市之首。服务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机制,重点扶持和培育旅游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业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与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4家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高等教育市校合作共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市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合作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研究院和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商务学院,进一步提高我市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在青本科高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工程,首批拟对12个重点学科和7个重点培育学科进行立项建设,将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4.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面向普通中小学,从2012年入学初中学生开始,推行完全等级评价、允许学生多次考试和提前考试、按学科等级组合录取和普通高中学校自主录取等措施;面向职业学校,今年首次在4所学校中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允许学校自主选拔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特殊专业才能的初中毕业生;面向学前教育,统一招生时间,规范招生程序,采取封闭小区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适龄幼儿入园等措施,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回应百姓关切,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努力突破
  1.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满足“上好学”的愿望。将学前教育普惠建设作为突破口,争取市人大支持,制定颁布《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完善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启动婴幼儿早期教育国家试点。上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9所,其中38所主体完工;完成134所幼儿园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和500余所农村幼儿园饮用水质监测分析;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1200元。
  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市本级全年计划投入3亿元,支持四市和黄岛区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面向300名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开展专项培训;积极推广集团化办学、镇域一体化管理、高校辐射中小学等有效形式,提升中小学办学整体水平。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度居全省第一。
  进一步完善就学保障机制。上半年免除8万中职学生学费,免费向城乡义务教育段73万学生发放《新华字典》;全市投入7038万元,向8.2万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发放奖助学金。
  2.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育好人”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青春中国梦”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组织“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 “节假日、课程、课时、作业、考试”网上五公开活动,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2 + 1”项目实施,坚持办好艺术节、体育节,着力对加强学生视力不良率过高问题的治理,积极推进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创新人才培养、小班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等改革实验,为不同潜质学生成长提供平台。
  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来抓,继续开展“做学生喜爱的教师”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全年计划实施市级培训项目(班次)59个,安排6万余名中小学、幼儿教师参加培训;设立专项资金1200万元,专门用于学校课程研发、教师培训学习等项目,加强中小学“生本愉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培植60门职教精品课程。60余名教师在全国、省优质课等比赛中一等奖。在今年的全国普通高考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3.重视抓好关键节点的安全管理,努力保障学生安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完善管理措施,强化定期检查等工作,着力抓好学生上放学乘车、就餐安全和预防溺水等工作。上半年面向农村地区新配备专用校车405辆,开通线路775  条,服务学校121所,惠及学生2.64 万人。
  4.积极推动机关工作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机关。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要求,强化创新导向,建立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和机关工作创新奖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服务意识,完善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坚持专项整治和加强常态化管理相结合,认真解决市民反映的问题;围绕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教育改革和市办实事,进现场解难题,帮助解决困难100余项。
  2013年以来全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市教育工作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体制改革均需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推进力度,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热点学校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仍需深入解决等等。针对以上问题,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步伐。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装备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为引领,完善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中职学校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全面加快“千万平米”社会公共设施教育项目实施,加快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创建,力争各类教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2.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抓好改革试点、奖励等工作,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抓好人才培养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国家高职综合改革等项目,着力推出一批“工作有基础、社会有共识、群众有感知”的工作制度和实践成果。
  3.加快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水平为重点,加大力度解决新建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教师素质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扩张等问题,年底前20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全部开工,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211”工程,组织好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优秀教师赴境外研修等培训项目,全市30%的普通中小学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4.努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实行学校体育工作公示、评估、奖惩等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继续重点抓好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整治及考核、校车配备管理和预防学生溺水等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各类学生资助和教育免费政策,积极做好保障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